綠能前瞻永續台灣

依「技術成熟、成本效益、均衡發展、帶動產業、電價可接受」原則,達成再生能源目標

:::
:::

產業動態

以地熱發電 幫助台灣綠能達標

  • 發佈日期:2018/1/9
  •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 點閱次數:821次

2018年01月09日 04:09 工商時報 林建甫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

宜蘭清水地熱

台灣擁有豐沛的地熱,忽略能穩定供電的地熱發電,甚為可惜。圖為宜蘭清水地熱。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電首座「地熱試驗探勘井」在去年年底前動工,預計民國110年前則要完成地熱示範發電廠,裝置量上看0.2至0.4萬瓩,屆時可供綠島全年8成用電。

為達到2025年非核家園的目標,我國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希望把綠能在整體能源的配比中提高至20%。然而,各界長期以來僅將焦點放在太陽光電與離岸風電。台灣擁有豐沛的地熱,忽略能穩定供電的地熱發電,甚為可惜。

太陽光電長期為人所詬病的最大缺點,是不僅要有太陽光,還得與光電板間呈現最佳照射角度時才能發揮最大功效;風力發電效果最好時通常是冬季東北季風最強之際,沒辦法在台灣最耗電的夏季時發揮作用。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的不穩定性高,無法用做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穩定供電的基載發電之用,仍得靠傳統的火力發點來穩定供給電力。

相較之下,地熱發電比風力、太陽光電來得穩定,同時具有「再生能源」與「基載發電」兩大特性,可以大幅降低對傳統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等的使用。我國地處位於太平洋火環板塊交接位置,地殼活動旺盛,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熱發電優勢,可利用地熱來加熱地下水,使其成為蒸汽後推動渦輪機發電。目前包含美國、冰島、菲律賓、土耳其與日本等國都有使用地熱來發電。地熱發電不受天候影響、可24小時穩定供電,是少數能做為基載電力的再生能源,也由此可見其價值。

不過,地熱開發初期須投入的成本以及風險都非常高,包括得進行地質調查、地球物理探勘、地球化學探勘與鑽井探勘等。尤其廠商對地表下的資訊掌握度不足,必須以鑽探方式探勘地底資訊,且得要鑽的愈深才能愈精準掌握開發潛能,但也伴隨著更昂貴的開採費用。

回顧台灣利用地熱發電的歷史,宜蘭清水地熱電廠曾是台灣第一座地熱發電廠,1981年正式運轉發電併聯,台灣成為當年全世界第14個地熱發電國家。後因出現碳酸鹽結垢問題,管線鏽蝕,地熱出水量與發電量持續下降,1993年即關廠至今,國內的地熱發電量也因此掛零。但現在技術已經有進步,這問題已經可克服。

再者,新北市政府2015年與工研院合作計畫進行地熱探勘井鑽鑿作業,鑽探足供發電的地熱資源,原規劃於金山區四磺子坪籌建10MWe(百萬瓦)地熱發電廠,預計年發電量達6,850萬度,足以供應金山區及萬里區全部居民約1.6萬戶整年的用電量,但鑽探到地下1,300公尺時僅得到5.5MWe數據,使得計畫暫緩。新北市政府為積極推動多元化再生能源發展的決心,去年12月已再次啟動四磺子坪地熱資源開發計畫並說明會,吸引業者的參與。

依據「21世紀可再生能源政策網」(REN21)的報告,在其追蹤的7種再生能源科技種類中,主要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如太陽光電和風力發電,則因已開發國家補貼減少,與發展重心轉向開發中國家,導致相關投資表現不振。相反的,2016年起只有生質能發電和地熱發電在技術投資額上有所增長,其中地熱發電該年度的全球投資額達27億美元,正是擁有地熱條件的國家積極發展的再生能源項目,蘊含商機。

我國中油已開始研究取熱不取水的新型地熱發電技術,加上政府積極推行新南向政策,東南亞的菲律賓與印尼為世界上主要的地熱發電國家,境內擁有全球第二與第三大的地熱發電廠。若國內的技術真能有所突破,不僅能有乾淨且能持續穩定發電的再生能源,甚至還能成為一套完整的地熱開採與發電的解決方案,輸出到東南亞等地使用,一舉數得。

我們也建議政府與民間合作,加大地熱的研究與開發力道,不僅能分散再生能源的不穩定風險,並有機會藉由研發帶動投資,向外輸出完整的解決方案,實為更具前瞻的產業與能源發展方向。

回到上頁

Copyright ©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製作︱經濟部能源署 指導

Copyright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地址:10595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48號2樓︱電話:(02)8772-0089

網站開放資料宣告隱私權保護政策資訊安全宣告

網站更新日期:2024/4/27︱ 瀏覽人次:18,705,667

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我的E政府

本網站為響應式網頁設計(RWD),建議使用 IE9.0 以上 / Firefox / Chrome 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