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動態
中鋼 深耕離岸風電在地化產業發展
- 發佈日期:2017/12/15
-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 點閱次數:702次
2017年12月15日 01:12 工商時報 林憲祥/高雄報導
至於所需的鋼材,中鋼指出,如以政府的規畫,預計在2025年前將完成至少3GW的風機,以1MG需要350公噸的鋼材計算,估計共需要至少10.5萬公噸的鋼材,主要包括結構用鋼、螺栓及電磁鋼片等。
中鋼表示,去年9月13日成立Wind-Team(風機零組件國產化產業聯盟)後,一年多來主要進行能量盤點、缺口建置、補缺口的行動方案,但接下來主要是進行補缺口的工作,包括技術研發、技術引進及軟硬體的投資,將由金屬來負責推動,共有21家廠商參與。至於中鋼則將負責材料的開發和認證,以供應零組件廠商的材料。
中鋼為一貫化作業鋼鐵廠,生產的鋼品即是百分之百可回收再利用的綠色產品。此外,中鋼更致力綠色能源發展,集團成員之一的中鋼機械公司於十多年前已踏入風電產業,承製臺灣陸域風場近300座風機塔架,為國內跨入風電產業先驅廠商。
由於離岸風電是少數能提供較高裝置容量的再生能源之一,行政院於106年8月核定「風力發電4年推動計畫」,推動目標為114年達成裝置容量4.2GW,其中陸域風電1.2GW,離岸風電3GW,希望能成為再生能源轉型最重要的電力來源。
中鋼以累積多年鋼廠建設與承攬多項對外重大工程的經驗為基礎,整合國內外廠商及產、學、研及集團的資源,逐步協助建立離岸風電零組件及系統本土產業能量,來支持政府風電產業在地化政策,並已具體展開相關工作,除展現建立離岸風電本土供應鏈的決心,也落實及加速相關零組件及水下基礎生產在地化的進展。
據瞭解,近來產業聯盟具體展開的相關工作,除與丹麥CIP及日本DGA共同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開發彰化外海#29風場外,還包括召開Wind-Team交流會,邀請國內21家廠商彼此分享推動風機零組件在地化的經驗,和能源局函知,中鋼為「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海洋工程區標租」得標廠商,以建立水下基礎結構本地供應鏈、及與沃旭能源簽署合作意向書,成為該公司「大彰化離岸風電計畫建設工程」水下基礎結構主要供應商之一。
臺灣擁有深厚產業基礎及電控、機械及資訊技術能量,也擁抱全世界最佳的風場,具備離岸風機產業的發展條件,惟缺乏離岸風場建置經驗,故開發階段須在落實產業在地化、擴大就業機會及技術生根的前提下,與國際專業風機廠商共同合作。
中鋼、CIP、DGA三方簽署開發彰化外海#29風場合作備忘錄後合影,DGA執行長田中俊一(左起)、三菱商事常務董事片山祥德、國營事業委員會副主委兼執行長吳豐盛、中鋼董事長翁朝棟、中鋼總經理劉季剛、CIP台灣區董事長Anders Eldrups、CIP資深合夥人Torsten Lodberg Smed、台電董事長楊偉甫(時任經濟部次長)、能源局局長林全能及CIP台灣區執行長Jesper Krarup Holst。圖/中鋼集團
中鋼攜手金屬中心積極協助推動風電產業相關零組件在地化深耕工作。中鋼表示,風電接下來除由金屬中心負責補缺口的實質工作外,中鋼將進行材料的開發、驗證及提供零組件廠商所需的材料。至於所需的鋼材,中鋼指出,如以政府的規畫,預計在2025年前將完成至少3GW的風機,以1MG需要350公噸的鋼材計算,估計共需要至少10.5萬公噸的鋼材,主要包括結構用鋼、螺栓及電磁鋼片等。
中鋼表示,去年9月13日成立Wind-Team(風機零組件國產化產業聯盟)後,一年多來主要進行能量盤點、缺口建置、補缺口的行動方案,但接下來主要是進行補缺口的工作,包括技術研發、技術引進及軟硬體的投資,將由金屬來負責推動,共有21家廠商參與。至於中鋼則將負責材料的開發和認證,以供應零組件廠商的材料。
中鋼為一貫化作業鋼鐵廠,生產的鋼品即是百分之百可回收再利用的綠色產品。此外,中鋼更致力綠色能源發展,集團成員之一的中鋼機械公司於十多年前已踏入風電產業,承製臺灣陸域風場近300座風機塔架,為國內跨入風電產業先驅廠商。
由於離岸風電是少數能提供較高裝置容量的再生能源之一,行政院於106年8月核定「風力發電4年推動計畫」,推動目標為114年達成裝置容量4.2GW,其中陸域風電1.2GW,離岸風電3GW,希望能成為再生能源轉型最重要的電力來源。
中鋼以累積多年鋼廠建設與承攬多項對外重大工程的經驗為基礎,整合國內外廠商及產、學、研及集團的資源,逐步協助建立離岸風電零組件及系統本土產業能量,來支持政府風電產業在地化政策,並已具體展開相關工作,除展現建立離岸風電本土供應鏈的決心,也落實及加速相關零組件及水下基礎生產在地化的進展。
據瞭解,近來產業聯盟具體展開的相關工作,除與丹麥CIP及日本DGA共同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開發彰化外海#29風場外,還包括召開Wind-Team交流會,邀請國內21家廠商彼此分享推動風機零組件在地化的經驗,和能源局函知,中鋼為「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海洋工程區標租」得標廠商,以建立水下基礎結構本地供應鏈、及與沃旭能源簽署合作意向書,成為該公司「大彰化離岸風電計畫建設工程」水下基礎結構主要供應商之一。
臺灣擁有深厚產業基礎及電控、機械及資訊技術能量,也擁抱全世界最佳的風場,具備離岸風機產業的發展條件,惟缺乏離岸風場建置經驗,故開發階段須在落實產業在地化、擴大就業機會及技術生根的前提下,與國際專業風機廠商共同合作。
展望未來,除透過Wind-Team於風場運轉階段,達成運維技術自主化、運維系統與零組件在地化等目標外,更期望藉由Wind-Team建立的自主化技術能力,籌組風場開發本土團隊,以達「國際合作、技術自主、行穩致遠、在地深耕」的理念目標。
- 請持續關注再生能源資訊網粉絲團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BOEenergy/
- 新聞出處: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1215000144-2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