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前瞻永續台灣

依「技術成熟、成本效益、均衡發展、帶動產業、電價可接受」原則,達成再生能源目標

:::
:::

國外焦點資訊

企業綠時代 減碳or淘汰 「Green Apple」循環經濟鏈

  • 發佈日期:2022/10/5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 點閱次數:442次
2022-10-05 08:59 聯合新聞網/能力雜誌

企業綠時代 減碳or淘汰 「Green Apple」循環經濟鏈

【文/廖志德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盛夏熱浪襲擊,全球各地的酷熱大旱令人擔憂,歐洲地區更是眾所矚目,攝氏45度的破紀錄高溫、持續數周的熱浪,在6、7月造成6,000多人死亡,更在多地引發森林野火肆虐,根據專家預測,由於全球暖化,未來歐洲夏天出現極端高溫的機率會越來越頻繁。

全球暖化的主要成因為溫室氣體排放,在其造成的苦果越發劇烈下,針對ESG相關領域頒發的法令將日趨嚴格,歐盟預定於2023年要求企業進行碳排放的申報,在2026年開始收取碳關稅,跟隨歐、美、日等先進國家腳步,國發會亦在2022年3月30日宣佈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預計在2030前編列9,000億元預算,推動能源、產業、生活及社會4大轉型策略,藉此強化台灣與國際ESG浪潮接軌。

在此大環境下企業應未雨綢繆,特別是在E(Environment)的部分更是要加緊腳步,才能符合環保政策及投資機構的監管要求,企業必須針對現有商業模式及供應鏈進行深刻的反思,有效回應碳排標準的規定。

面對方興未艾的ESG運動,經理人應主動盤點與產業相關的重大議題,超前現有法令進行商業模式的改革與轉型,在產品及服務設計的源頭上下苦功,以確保整體產品生命周期以及供應鏈管理能夠朝向ESG目標前進。企業可參考以下5點進行規劃與執行:

1.ESG教育宣導,鼓勵員工提出創新方案。

2.產品及服務再設計以符合綠色消費者需求。

3.改善供應鏈管理,減少碳排放、用水量、廢棄物。

4.營運及製造過程使用友善環境的綠色能源。

5.物流配送採取輕包裝或可重複使用的材料。

巨頭搶先佈局 供應鏈綠轉型

正值全球各國此起彼落的宣示2050淨零排放目標之際,首當其衝的自然是規模龐大的國際大廠,ESG推動初期,各國政府勢必是抓大放小,社會大眾對於大型企業更是睜大眼睛進行檢視。身為全球供應鏈的主要生產者,如果不能符合淨零/減碳的規範與目標,輕則被課徵懲罰性碳稅,重則失去珍貴的品牌形象。

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Apple、Tesla、微軟、Intel、台積電、Samsung、TOYOTA等國際大廠,不得不加快腳步回應市場的期待,其實早在3年多以前,許多市場巨頭就已經開始制定ESG發展策略,針對旗下的產品及供應鏈進行盤點與改善,打造符合綠色環保要求的商業模式與產業生態。

Apple主動配合減緩氣候變遷的環保政策,在2020年承諾該公司的產品及供應鏈要在2030年實現碳中和,比聯合國建議的2050年還要提早20年。其實Apple自身的全球營運早在2018年就已經100%使用再生能源,Apple永續長Lisa Jackson表示這意謂:「Apple的資料中心、零售商店、辦公室以及散佈在全球43個國家的主機託管設施全面使用乾淨能源,與此同時有23家供應製造商承諾與Apple相關的作業100%使用再生能源。」

根據Apple公佈的《2022年環境進度報告》內容顯示,特別強調在其全球供應鏈和每件產品生命周期中實現碳中和的重要工作。來到2021年,該公司所有產品中的鋁金屬有59%來自再生來源,許多產品的外殼更採用100%的再生鋁金屬。不只產品本身,包括包裝,Apple預定在2025年達到零塑膠的目標,自2015年以來,該公司包裝中塑膠的成分已經減少75%,目前僅佔包裝的4%。

氣候變遷=未來新商機

面對來自氣候變遷的挑戰,Apple高層將其視為建立永續未來的大好時機,有助於啟動創新潛能、工作創造、經濟成長的新紀元。該公司鎖定2030年的遠大目標,提出具有企圖心的10年發展藍圖,主要包括下列5個系列的創新行動:

1.低碳產品設計:產品持續使用低碳及可循環材料,進行產品回收創新,並且產品設計儘可能提昇能源效率。

2.拓展能源效率:引進新技術或方法降低能源消耗,並協助供應鏈推動轉型。

3.可再生能源:確保自身營運使用100%可再生能源,同時聚焦於乾淨能源來啓動新專案及運轉整體供應鏈。

4.流程及材料創新:通過產品流程及材料的科技升級來處理碳排放。

5.碳移除:在全球進行森林投資及其他自然基礎的解決方案,以移除大氣當中的碳。

很明顯Apple將低碳設計列為最優先的政策,同時將其擴展到全球的供應鏈生態系。光是2019年,該公司通過產品設計及材料回收創新就減少430萬公噸的碳足跡,經過長達11年的努力,Apple產品的平均能源需求已經減少73個百分比,而最近幾年所推出的iPhone、iPad、Mac、Apple Watch等裝置皆採用可回收材料。此外,Apple在德州奧斯汀成立材料回收(Material Recovery)實驗室,並與卡耐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合作開發最新的電子回收科技方案。

Apple的ESG創新中以機器人應用提昇材料再生效率最為驚艷,2018年世界地球日,Apple宣佈在美國德州奧斯汀回收工廠採用全新的Daisy機器人來拆解舊手機,當時每小時可以拆解200部手機,但僅限於9種不同款式的iPhone,隨著技術迭代,現在Daisy可以拆解23款不同類型的手機,辨識能力也明顯提昇,新系統能有效將零組件進行分類、回收有價值材料,去除對環境有害的物質,避免不當回收管道所造成的傷害。

快消品退燒 可持續使用當道

Apple的可拆解設計除有助於有價值材料的再循環應用,對於產品的維修升級、再製造都是有所助益。為便於拆卸,產品會採用模組化設計,當局部功能失效時,只須更換損壞的零組件;因此,在產品升級時也相當便捷,只要換上功能強化的新零組件即可。可拆解設計強化產品的可維修性,進而促使Apple在2022年開始推動「自助維修計畫」,首先適用於iPhone 12和iPhone 13系列,接著將推出至配備M1晶片的Mac電腦,初始階段將著重於最常用的維修模組,例如:iPhone顯示器、電池和相機。

自助維修計畫的推出顯示Apple正在嘗試全新的商業模式,過去硬體要不斷的推陳出新才能獲取利潤,未來在環境保護呼聲日益高漲的訴求下,設計出經久耐用的產品,成為企業提昇品牌形象、尋求顧客認同的重要途徑,新世代的消費者不再隨意淘汰損壞的電腦及手機,他們希望能夠通過自行保養及維修以延長裝置的使用年限。

現在顧客可以在Apple自助維修線上商店訂購原廠零件和工具,租賃專用維修工具包的價格是49美元,來回寄送費用則由Apple負責,等同於免運費。維修完成後,顧客如果退回舊零件進行回收,還可獲得商品購買折抵額度。不過自助維修計畫只適合具有維修電子裝置知識和經驗的個人技術人員,建議普通消費者還是使用經認證、授權的維修服務商比較保險。

減法原則 輕薄短小成主流

將ESG基因融入組織日常運作不單是國際大廠的要務,對於中小企業也是「今天不做,明天就要後悔」的關鍵課題,因為大企業不但刮自己的鬍子,連配合廠商的鬍子也一起刮了。面對越來越多企業巨頭頒佈「供應商行為準則」,未來想要承接Apple、Tesla、TOYOTA、Philips、台積電等國際大廠的訂單,勢必要符合準則,否則就得接受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台灣廠商首先要特別注意的是輕量化設計的大趨勢,尤其是減塑的聲浪正排山倒海而來,如果不及早開發新的產品或改變原有的商業模式,業績減半還是小事,危及企業存亡才是大事。以Apple為例,其包裝已不再使用塑膠封膜,改採更小更輕的紙製封條,iPhone 13改換包裝設計後,已經減少600公噸的塑膠使用量,還可以減少運輸的碳足跡。然而,這些改變對生產塑膠封膜的廠商卻是大災難。嗅到這股風向,台塑也在2021年的股東大會宣佈,將逐步退出如PVC、PE、PP等一次性民生用品塑料的非永續市場。

早年日本產品強調的「輕、薄、短、小」現在也成為關鍵的設計準則,企業有沒有可能「減少多餘功能、降低材料使用、縮小包裝體積」?在在值得我們細細思量,過去是多多益善設計原則,現在則是沒有必要就淘汰。有鑑於大部分的消費者都自備有耳機及充電器,於是Apple從iPhone 12開始就不再提供這2種配備,Apple永續長Lisa在虛擬發佈會上表示:「Apple顧客已經擁有超過7億副Lightning耳機,多數顧客都轉換至無線裝置,例如:Air Pods、Beats等無線藍芽耳機。新的做法可以降低碳排放,不必採掘、消耗貴金屬材料,同時減輕包裝盒的重量。」

全球企業導入低碳化設計是邁入循環經濟的必修課,為因應國際ESG政策勢必得推動經營革新,其終極的目標是希望在設計的階段,深度思考產品的材料選擇、生產製程、物流配送、顧客服務、保養維修、報廢回收過程,有效掌握產品生命周期的每一個節點,期望能達到沒有任何有毒廢棄物產生的永續經營生態系。
回到上頁

Copyright ©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製作︱經濟部能源署 指導

Copyright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地址:10595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48號2樓︱電話:(02)8772-0089

網站開放資料宣告隱私權保護政策資訊安全宣告

網站更新日期:2024/5/9︱ 瀏覽人次:18,800,906

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我的E政府

本網站為響應式網頁設計(RWD),建議使用 IE9.0 以上 / Firefox / Chrome 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