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前瞻永續台灣

依「技術成熟、成本效益、均衡發展、帶動產業、電價可接受」原則,達成再生能源目標

:::
:::

國內焦點新聞

疫情之下,能源轉型重要性為何?經濟部次長曾文生:這將是GDP成長的新動力

  • 發佈日期:2022/2/10
  • 資料來源:風傳媒
  • 點閱次數:456次
2022-02-10 11:21  郭家宏

曾文生坦言,風電進度受疫情影響而延遲。(顏麟宇攝)
根據2025非核家園目標,再生能源占比必須在2025年達到20%,包含20GW的光電與5.6GW的離岸風電裝置容量。然而近日立法院預算中心指出,根據能源局的資料,預估2025年的再生能源占比僅15.27%,離20%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需要思考的是,非核家園是在2020年前制訂的目標,但新冠疫情衝擊全球供應鏈與勞動市場,風電與光電機組卻仰賴海外供應鏈,台灣能源轉型進度是否因此受影響?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坦言,目前的風電進度,的確受到疫情影響而延遲。

風電:海外業者停工,入境檢疫拉高時間成本
離岸風場建置後,必須透過併網,才能與台灣島上的電網連結。最初,併網高峰期預計落在2021年底與2024、2025兩年,分別是2021年2GW,2024年1.5GW與2025年1.5GW,加上2022、2023年的併網,就能達到5.6GW的裝置容量。然而截至2021年底,僅有269MW的離岸風場完成併網。

對此曾文生說明,台灣與外國業者合作開發離岸風電,基樁等設施來自於海外。但疫情爆發導致海外業者停工,目前也僅有局部復工。另外,海外業者的作業船隻來到台灣,必須完成清零才能作業,境外工作人員也需要檢疫、隔離後才能上船工作,這些防疫措施都拉高時間成本,影響進度。

根據原先的併網規劃,高壓電塔、變電站等基礎建設必須先到位,因此2022、2023年是併網容量較低的期間。台灣現階段僅能滿足2GW的併網需求,其餘要等到2023年新基建完工才能併網。今年在原訂空窗期緩衝期間,曾文生表示,原先規劃於2021年併網的2GW將努力衝刺,盡量克服疫情因素影響,如期完成併網發電。

太陽光電:施工人力與缺料是大挑戰
另一方面,光電施工進度也因疫情衝擊,受到不小影響。例如附加價值不高的集線盒(整合太陽能板線路的零組件),往年都由中國大陸進口;但疫情衝擊中國大陸產線進度,加上貨櫃大塞港,物流供應不及,造成零組件短缺。

除了零組件,曾文生指出,人力是目前光電建置的最大挑戰,因為現在台灣景氣十分熱絡,基層工班嚴重缺工;加上太陽光電的營建工程普遍規模有限,所以難以達到聘僱外勞的門檻。因此有效解決勞動力短缺,就是經濟部今年重要目標之一。

業者積極度也會影響光電進度。曾文生說明,當年度的收購費率會在前一年決定,而收購費率由發電成本決定,因為再生能源成本有下降的趨勢,業者多會預期隔年費率降低,會趕在當年完工。但現在面臨原物料空前的劇烈漲價潮,提早完工者獲利未必較高,業者積極度反而降低了。
回到上頁

Copyright ©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製作︱經濟部能源署 指導

Copyright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地址:10595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48號2樓︱電話:(02)8772-0089

網站開放資料宣告隱私權保護政策資訊安全宣告

網站更新日期:2024/5/16︱ 瀏覽人次:18,883,220

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我的E政府

本網站為響應式網頁設計(RWD),建議使用 IE9.0 以上 / Firefox / Chrome 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