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前瞻永續台灣

依「技術成熟、成本效益、均衡發展、帶動產業、電價可接受」原則,達成再生能源目標

:::
:::

國內焦點新聞

人瑞級電廠 竹仔門電廠開放預約導覽

  • 發佈日期:2018/2/21
  • 資料來源:中央廣播電臺
  • 點閱次數:762次

時間:2018-02-17 10:01新聞引據:中央社撰稿編輯 王育偉

高雄美濃竹仔門電廠

1909年就完工的高雄美濃竹仔門電廠,是台灣第3座水力發電廠,捱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槍林彈雨,躋身為台灣僅有的「人瑞級電廠」,為高雄港築港提供所需電力。(台電提供)(圖:中央社)

1909年就完工的高雄美濃竹仔門電廠,是台灣第3座水力發電廠,台電將進行修復計畫,年節期間自21日以後開放預約導覽,讓民眾進一步了解這座「人瑞級電廠」的歷史。

竹仔門電廠修復計畫由曾修復台南林百貨 、台北賓館和北門的知名建築師徐裕健負責,目前正進行現地調查與測繪,後續也須經文化局審核後,再進行正式修復行動。

竹仔門電廠於日治時期1909年10月底完工,1910開始將荖濃溪水送入電廠,以水力帶動發電機組。發電後的水流引入獅子頭水圳,灌溉美濃平原近4000多甲農地。

竹仔門是南台灣第一座、台灣第三座水力發電廠,總裝置容量1950瓩,22公尺高的落差,讓竹仔門電廠完工初期順利向台南、高雄、安平及屏東供電,是超過100年以上的「人瑞級電廠」;歷經二次世界大戰的槍林彈雨,2003年被列為國定古蹟。

由日治時期高雄商界日藉人士古賀三千人所主導興建的竹仔門電廠,坐擁巴洛克式的發電廠房、4台運轉百年的法蘭西式水輪發電機組、壓力鋼管,前池的守護神祠堂、3座日治時期的工程師紀念碑、廠房的兩座碉堡等,刻劃出日治時期以來的歲月痕跡,留下了鮮明的文化特色。

其中的4台運轉百年的法蘭西式水輪發電機組,被國際學者專家譽為人類史上最珍貴活古董,這份國際殊榮隨著德國亟欲購回機組,更顯現其卓越聲望。

台灣最早的發電方式是使用天然的水力,當時的竹仔門電廠採用的是「川流式發電」,不需要儲存大量的水,透過水力推動水輪就能夠發電,雖然枯旱之時就會缺電,仍為當時的高雄港築港提供所需電力。台電營建處副處長陳顯明表示,竹仔門電廠可說是高雄工業的肇始,甚至可以稱之為「高雄工業之母」。

陳顯明談到修復計畫,來自德國瑞士的水輪發電機組,讓它重新再轉動,曾經是台電的選項之一,台電期待這些古蹟都是「活的」,如何活化再利用,並能夠恢復到100多年前的樣子,是修復計畫的重中之重。

台電初估這次的修復計畫,待文化部審核通過後,約15個月完成;年節期間自2月21日以後開放民眾預約導覽,歡迎有興趣一覽台灣水力發電歷史的民眾參觀。

回到上頁

Copyright ©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製作︱經濟部能源署 指導

Copyright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地址:10595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48號2樓︱電話:(02)8772-0089

網站開放資料宣告隱私權保護政策資訊安全宣告

網站更新日期:2024/4/27︱ 瀏覽人次:18,707,069

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我的E政府

本網站為響應式網頁設計(RWD),建議使用 IE9.0 以上 / Firefox / Chrome 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