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前瞻永續台灣

依「技術成熟、成本效益、均衡發展、帶動產業、電價可接受」原則,達成再生能源目標

:::
:::

焦點專欄

2022年離岸風場人才需求趨勢 暨國際風能組織(GWO)訓練資訊解析

  • 發佈日期:2022/12/7
  • 資料來源:本站
  • 點閱次數:5001次

國內培訓需求量化分析

依據國內發展離岸風電政策,2022至2025年,依據國內18座風場施工,完成併網,進入運維期,逐年分析每年所需受訓人數。2022年雖無新設風場,但原有2021應併網風場持續趕工需求,人才培訓數初估比照2021年培訓人次,至少應有1,894人次須完成GWO訓練,概分三種訓練類型下,基本安全培訓為1,894人,技術培訓715人,進階與客製化培訓358人。

圖一 : 2021-2025國內年度培訓人數分析

國內現有3座培訓中心,預計第4座培訓中心格緯旭風能股份有限公司座落於苗栗,初期提供基礎安全培訓(BST)。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MTIC)將持續拓展進階與客製化培訓能量,綜整國內其他培訓單位整體發展策略,積極拓展全區培訓項目。

圖二 : 2022年國內培訓單位可培訓人數推估與課程種類分析

因此於2022年規劃以進階與客製化培訓為主,基礎培訓為輔,進行整體課程安排與規劃。預計開設基礎安全培訓BST 38班,技術培訓10班,進階與客製化培訓42班,以全年度培訓600人(含)以上為目標(挑戰800人次)。規劃滿足國內人才培訓供給率至少30%,以因應產業發展所以各項技術人才培訓需求。其中與風機系統商持續洽談各項客製化課程開設,將是各年度主要課程發展之關鍵工作,目前鎖定合作對象為台灣維斯特Vestas。

圖三 : 2022-2026 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課程開設分析與培訓人數預估
培訓需求質性分析

離岸風電產業依據各階段工期,需要不同工作人員、工程設備與操作技術,由於施工階段國內人力與技術發展不若國際廠商已經發展成熟,且工期為2年左右,切入契機與時間窗口不足,所以多倚重國外技術與產業。但長達20-25年之運維期,將是國內產業可以積極布局之區塊,人力技術需求高達整個專案之36.2%。其中風機運維技術人員、基座檢測人員、變電站維護人員之需求,將隨著風場併網與風機數量增加,逐年提升。

因應風場陸續建置,國內離岸風場運維公司正接續成立以確保風力發電機組穩定運轉發電。目前維修業務主要工作分為下列三大類:

  • 風機本體機艙維護:一般由風機廠商提供維護,於合約期滿後可另續約或交還開發商運維。
  • 海上變電站維護:包含機電設備、消防設施、照明、添加更換油品及變電站基礎維護工作等。
  • 風機海上基礎維護:包含一般設備維護、結構維護、油漆維護、水下基礎安全檢查、電纜穿管狀況與電纜埋置狀況。

因此目前離岸風機風場的運維團隊,大約分為下列五項基本維護:

  • 檢視水面上結構與油漆。(風機結構體鐵件是否需要補修)
  • 更換或修理主結構平台(MAP)上及轉接段(TP)內構件上之各項設施。(如更換燈泡,維修人員登塔之安全設施…等)
  • 水下之結構部分與檢視輸電纜線穿越基樁(MP)之穿孔狀況檢查,以及基樁(MP)基礎之拋石是否有掏空現象。(採用水下無人載具,由人員在CTV(人員運輸船)上面操作,繞著基礎目視檢查,如有損壞並加以記錄)。如遇到較大之意外損壞,必須先拍照記錄,等返回公司再準備修護計畫。
  • 風機機艙維修,鑒於此維修乃高空作業,與地面上的電氣室維修雖說技術相符,但維修空間無法用地面上陸域電氣室運維空間去比擬,運維工程師穿戴的防墜裝備就有6公斤,要穿越僅4公尺寬且被齒輪箱與發電機、控制箱盤等設備擠滿的狹小機艙,就與陸域電氣室截然不同,同時還需一名陸上運維工程師確認運維的作業安全。
  • 風機葉片維修,葉片損毀原因包含雷擊/鳥擊/葉片疲態化/其他相關不穩定因素等。目前葉片是工程師使用風機內部電梯攀升至頂端後,攀爬至風機外,站在風機上,使用繩索去吊掛維修。

離岸風機運維需具備下列四種基本人才,除基本的訓練認證外,對於人才的背景也需加以考量。

  • 機械離岸工程師:相關機械系畢業,對於機械知識原理了解。
  • 電機離岸工程師:相關電機系畢業,建議需有政府認可電機乙級技術士證照。
  • 油漆離岸工程師:建議具備NACE(國際認證塗裝協會)的認證。
  • 高壓電力工程師:相關電機系畢業,對於變電及高壓電力有相關完整的知識。
新培訓項目需求分析

每年GWO組織針對產業發展與技術演進,皆會更新與開設新課程標準,於2022年4月,公布一項GWO培訓課程,Control of Hazardous Energies Training,現場危害能量控制培訓。危險能源對在風電產業工作的所有人員構成傷害的高風險。其原因之一是在風力渦輪機環境和風場環境中發現了各種形式的危險能量。該標準包括三個模塊:基本安全控制Basic Safety CoHE、電力安全Electrical Safety、液壓安全Pressure Fluid Safety。

培訓標準是為了風電產業對可識別的危險能源控制(CoHE)培訓的需求而設計,其基礎是風險評估、對風電產業CoHE相關工作角色和任務的深入描述以及與產業相關的事實事件和事故統計,包含風力渦輪發電機和風力發電廠的安裝、調試、服務和維護項目。

透過GWO共通性安全培訓課程的建置,提供現場運維人員作業安全確認與危害管控措施,包含注意電力、液壓與機械的安全性、操作要點與故障排除。人培訓練團隊也積極規畫課程建置,訂於112年進行認證開設。

結論

政策推動持續能源轉型,包括風力、太陽光電系統整合及儲能、新能源(氫能、深層地熱、海洋能等),打造零碳能源系統,並提升能源系統韌性,還要開創綠色商機成長。

到了2050年,再生能源項目中,太陽光電累計達40~80GW、離岸風電累計達40~55GW;火力發電要最大化自產再生能源,如燃氣配套CCUS、進口碳中和液化天然氣(Carbon Neutral LNG)、氫能發電燃煤轉為備用。於此同時,也發展生質能及氫能,以上做為零碳能源的重要布署。

國內離岸風電政策推動2026~2035 年總量 15GW,其中 2026~2031 年釋出 9GW、2032~2035 年釋出 6GW。第一階段再以每年 3GW 分三期辦理;2032 年展開的第二階段則是依照第一階段選商結果、國際技術調整另再規劃。已有40案離岸風場開發案提出,目前共有 16 案取得經濟部場址備查,目前共 13 案進到環評階段,有 11 案在首次初審會後需補正再審,旭風二、三號及渢妙風場已於通過初審,另外還有海鼎、福芳等多座已通過環評。其中自公布草案之後新增的12座風場中,包含渢妙、渢佑、渢汎、渢成、渢利等五座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規劃開發的離岸風場,分別位於新竹、苗栗、台中及彰化外海;沃旭能源(Ørsted)提出的旭風一、旭風二及旭風三,三座彰化外海的離岸風場;以及位於新竹外海的竹洋、竹欣兩座風場。

圖四 : 2022-2030人培中心短中長期培訓建置規劃

人才培訓需求將明顯增加,MTIC人培中心將於2022-2024奠定培訓能量基礎,持續以全項課程開設培訓離岸風場運維作業國際認證在地人才,2023-2025拓展海事工程專業操作人才培訓,2026-2030導入風場運維智慧巡檢專業操作人員培訓,已持續開發新課程開發與客製化服務為核心,成為國內風電與海事工程產業發展、能源政策與海洋科技之人才樞紐。

參考文獻
  • Wind Energy Stats/Market Data
    Wind Stats 2022 (and historic) Annual
    Global Wind Report 2022 Annual
  • Country Profiles/Policy Updates
    Country Profiles Onshores/Country Profiles Offshore Quarterly/Ad-hoc
    Ad-hoc policy updates Ad-hoc
  • Market Outlook
    Global Wind Market Outlook 2021-2025 (Q1 and Q3) Semi-Annual
  • Supply Side Data
    Global Wind Turbine Supply Side Data Report (by market, technology, turbine size and numbers) Annual
  • Auctions/Tenders
    Auction Trends and Learnings Annual/Quarterly
    Global Auction Results (database) Quarterly
  • Offshore Wind Market
    Global Offshore Wind Report 2022 Annual
    Market Entry Opportunities Database Annual/Quarterly
    Global Offshore Project Pipeline (database, in operation and under construction) Annual/Quarterly
    Global Offshore Turbine Installation Vessel Database Annual/Quarterly
  • Components Assessment
    Gearbox (2019), Blade (2020), Generator (2021), followed by other components Special Report
  • Wind Asset Owners/Operators
    Ranking of Wind Asset Owners and Operators Globally (Onshore and Offshore)Annual
  • O&M
    O&M Service Provider Database (ISP- OEM - Self-perform Annual
  • Energy Transition, Digittalisation, Hybrid, Hydrogen
    Position papers/studies - Value shift, Corporate PPAs Special Report
    New solutions, GWEC policy recommendations Special
  • GWO 2020 Annual report
  • Global Wind Workforce Outlook
  • 離岸風電雜誌 https://www.windtaiwan.com/ArticleView.aspx?ID=ART00571
回到上頁

Copyright ©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製作︱經濟部能源署 指導

Copyright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地址:10595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48號2樓︱電話:(02)8772-0089

網站開放資料宣告隱私權保護政策資訊安全宣告

網站更新日期:2024/5/10︱ 瀏覽人次:18,806,444

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我的E政府

本網站為響應式網頁設計(RWD),建議使用 IE9.0 以上 / Firefox / Chrome 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