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前瞻永續台灣

依「技術成熟、成本效益、均衡發展、帶動產業、電價可接受」原則,達成再生能源目標

:::
:::

應用新聞

十年後迎光電板退役潮 本土團隊推智慧技術100%完全回收

  • 發佈日期:2023/3/29
  •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 點閱次數:330次
2023年03月29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昭宏報導

我國2035年起每年將有10萬公噸光電板廢棄,如何妥善回收是一大挑戰。「2023年智慧城市展暨淨零城市展」昨(28)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開幕,台南大學團隊與業者研發獨步全球的光電板拆解技術,智慧運算出拆解方法,全程不用水、不加熱、不產生化學反應,可達光電板100%完全拆分回收。

東鋐公司與國科會輔導成立的鴻躉公司推出光電板智慧拆解設備,昨年6月將投產。圖為設備模型。攝影:陳昭宏

2035年起年增10萬噸廢光電板 人工拆解回收率低
再生能源占比不斷攀升,也衍生出新型態廢棄物問題。環保署預估,我國2031年起將出現光電板汰役潮,2035年起每年將產生約10萬公噸廢光電板。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則估計,廢光電板未來將佔全球約1%垃圾量。

光電板屬「三明治結構」,由透光玻璃、太陽能電池、含氟背板疊合,中間以EVA橡膠黏起,再用鋁製外框固定。台南大學團隊與東鋐公司近年研發獨創技術,以物理性、機械化拆解,最終達成太陽能板100%完全拆分回收。

曾參與台南大學團隊研發,後由國科會輔導成立的鴻躉公司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洪嘉聰說明,光電板是不同材質膠合而成,以人工方式物理拆解,終究有難以分離的部分,大多破碎降階使用做為建材、道路填料或進入焚化爐,有效再利用的只有鋁框。

此外,全球光電板約有2萬種尺寸,台灣也有高達1400種,簡單的機器拆解無法對應所有尺寸。

光電板分解後分出的背板、EVA黏膠及玻璃粒料。攝影:陳昭宏

人工智慧辨識多種光電板 國家隊推智慧拆解設備 
由於化學分解光電板會產生有害物質,國際上的主流處理方式多是物理拆解。洪嘉聰指出,國內光電板處理業者目前只有東鋐、金益鼎兩家公司,都採人工物理拆解。而台南大學與東鋐公司研發出的新技術,是藉由智慧偵測、學習光電板的不同尺寸形狀,運算出最佳拆解方式,打破人工或簡單機器拆解的限制,並可達100%完全拆分回收。

洪嘉聰指出,新技術通過國科會驗證,能達到100%完全拆分回收,高於歐盟「廢電機電子設備指令」(WEEE)要求的每片太陽能板須有80%回收率。

「20公斤的材料(廢光電板)進去,20公斤的回收物料可以出來」,洪嘉聰強調,全程不用水、不加熱、不產生化學反應。

業者表示,該設備現已獲經濟部補助製造,將在東鋐公司桃園廠房旁設立新廠區及產線,預計今年6月投產。新廠最大處理量為每年1萬公噸,預估投產初期實際處理量約為每年2500公噸。
回到上頁

Copyright ©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製作︱經濟部能源署 指導

Copyright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地址:10595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48號2樓︱電話:(02)8772-0089

網站開放資料宣告隱私權保護政策資訊安全宣告

網站更新日期:2024/4/20︱ 瀏覽人次:18,623,604

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我的E政府

本網站為響應式網頁設計(RWD),建議使用 IE9.0 以上 / Firefox / Chrome 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