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前瞻永續台灣

依「技術成熟、成本效益、均衡發展、帶動產業、電價可接受」原則,達成再生能源目標

:::
:::

應用新聞

綠藻+細菌 大葉大學研發新型微生物燃料電池

  • 發佈日期:2019/10/5
  •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 點閱次數:3004次

2019/10/04 中時 謝瓊雲

大葉大學食生系吳建一老師(中)帶領學生研發新型態的生質能源,陰、陽兩極都採用生物性電極,對環境更友善。(謝瓊雲攝)

大葉大學生化工程暨綠色材料實驗室由副教授吳建一帶領研究生團隊研發的「綠藻電精靈」微生物燃料電池,設計的電池教具,目前正在逢甲大學「生質能魔法園區」展出,推廣科學教育與潔能教育,讓更多人認識綠色能源。(謝瓊雲攝)

大葉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師生研究團隊,近日透過微生物發電原理,研發以綠藻、細菌作為陰陽兩極電極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綠藻電精靈」,既能發電又可同步淨化廢水。

大葉大學生技中心兼育成中心主任、食生系副教授吳建一,獲得教育部「潔能系統整合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補助,帶領研究生吳柏信、林憶茜、江育昌、汪家有、廖翊雲、胡峻儒、陳威宇團隊進行研究;未來此項技術成熟後,可望應用在廢水廠與大面積湖泊底泥處理。

吳建一表示,隨著天然資源日益減少與環境永續意識抬頭,綠能的研發應用已成全球趨勢,不僅追求能源的再利用,更要發展無汙染的潔淨能源,因此教育部鼓勵大專校院投入相關研發,培育綠能科技人才;微生物在厭氧作用中,可將廢水中有機物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藉此循環利用發電。

研發團隊在大葉大學生化工程暨綠色材料實驗室中,改良傳統的微生物燃料電池,過去電池陽極屬生物性,陰極則使用添加劑催化化學反應,但這次新研發的「綠藻電精靈」,陰、陽兩極都屬生物性,一邊是藻類、一邊是細菌,對環境更加友善。

研究團隊成員江育昌說,以往較少接觸到電路方面,但製作微生物燃料電池,線路都要自己接,一年多的實驗研究過程中,老師以「德國師徒制」母雞帶小雞,指導大家不斷改良零件,提升電池效能,也從中學到許多跨領域知識,目前實驗室的關鍵技術,已提出專利申請。

吳建一強調,這項發明一方面可處理廢水與發電,另一方面,培養出來的藻類,還能收集起來,進一步精煉成生質柴油,未來相關技術可用在廢水廠與大面積湖泊底泥的處理,應用極廣。

他指出,師生共同研發生質能源,也與廠商合作太陽能等課程,幫助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力,這項研發成果上個月底起,也在逢甲大學「生質能魔法園區」展出,讓更多人認識綠色能源。
回到上頁

Copyright ©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製作︱經濟部能源署 指導

Copyright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地址:10595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48號2樓︱電話:(02)8772-0089

網站開放資料宣告隱私權保護政策資訊安全宣告

網站更新日期:2024/4/20︱ 瀏覽人次:18,616,822

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我的E政府

本網站為響應式網頁設計(RWD),建議使用 IE9.0 以上 / Firefox / Chrome 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