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葉大學生技中心兼育成中心主任、食生系副教授吳建一,獲得教育部「潔能系統整合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補助,帶領研究生吳柏信、林憶茜、江育昌、汪家有、廖翊雲、胡峻儒、陳威宇團隊進行研究;未來此項技術成熟後,可望應用在廢水廠與大面積湖泊底泥處理。
吳建一表示,隨著天然資源日益減少與環境永續意識抬頭,綠能的研發應用已成全球趨勢,不僅追求能源的再利用,更要發展無汙染的潔淨能源,因此教育部鼓勵大專校院投入相關研發,培育綠能科技人才;微生物在厭氧作用中,可將廢水中有機物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藉此循環利用發電。
研發團隊在大葉大學生化工程暨綠色材料實驗室中,改良傳統的微生物燃料電池,過去電池陽極屬生物性,陰極則使用添加劑催化化學反應,但這次新研發的「綠藻電精靈」,陰、陽兩極都屬生物性,一邊是藻類、一邊是細菌,對環境更加友善。
研究團隊成員江育昌說,以往較少接觸到電路方面,但製作微生物燃料電池,線路都要自己接,一年多的實驗研究過程中,老師以「德國師徒制」母雞帶小雞,指導大家不斷改良零件,提升電池效能,也從中學到許多跨領域知識,目前實驗室的關鍵技術,已提出專利申請。
吳建一強調,這項發明一方面可處理廢水與發電,另一方面,培養出來的藻類,還能收集起來,進一步精煉成生質柴油,未來相關技術可用在廢水廠與大面積湖泊底泥的處理,應用極廣。
他指出,師生共同研發生質能源,也與廠商合作太陽能等課程,幫助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力,這項研發成果上個月底起,也在逢甲大學「生質能魔法園區」展出,讓更多人認識綠色能源。
應用新聞
綠藻+細菌 大葉大學研發新型微生物燃料電池
- 發佈日期:2019/10/5
-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 點閱次數:2610次
2019/10/04 中時 謝瓊雲
大葉大學生技中心兼育成中心主任、食生系副教授吳建一,獲得教育部「潔能系統整合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補助,帶領研究生吳柏信、林憶茜、江育昌、汪家有、廖翊雲、胡峻儒、陳威宇團隊進行研究;未來此項技術成熟後,可望應用在廢水廠與大面積湖泊底泥處理。
吳建一表示,隨著天然資源日益減少與環境永續意識抬頭,綠能的研發應用已成全球趨勢,不僅追求能源的再利用,更要發展無汙染的潔淨能源,因此教育部鼓勵大專校院投入相關研發,培育綠能科技人才;微生物在厭氧作用中,可將廢水中有機物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藉此循環利用發電。
研發團隊在大葉大學生化工程暨綠色材料實驗室中,改良傳統的微生物燃料電池,過去電池陽極屬生物性,陰極則使用添加劑催化化學反應,但這次新研發的「綠藻電精靈」,陰、陽兩極都屬生物性,一邊是藻類、一邊是細菌,對環境更加友善。
研究團隊成員江育昌說,以往較少接觸到電路方面,但製作微生物燃料電池,線路都要自己接,一年多的實驗研究過程中,老師以「德國師徒制」母雞帶小雞,指導大家不斷改良零件,提升電池效能,也從中學到許多跨領域知識,目前實驗室的關鍵技術,已提出專利申請。
吳建一強調,這項發明一方面可處理廢水與發電,另一方面,培養出來的藻類,還能收集起來,進一步精煉成生質柴油,未來相關技術可用在廢水廠與大面積湖泊底泥的處理,應用極廣。
他指出,師生共同研發生質能源,也與廠商合作太陽能等課程,幫助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力,這項研發成果上個月底起,也在逢甲大學「生質能魔法園區」展出,讓更多人認識綠色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