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動態
碳年鑑網路團隊點出氣候變遷 10 大迷思,來看你已知的有幾個?
- 發佈日期:2022/9/27
- 資料來源:公民報橘
- 點閱次數:842次
2022-09-27

《CO》編輯檯好書推薦:《圖解全球碳年鑑》
「氣候變遷不是新鮮事,氣候永遠都在變。」、「使用塑膠沒有關係,只要做好回收就好。」、「現在要環保救地球已經來不及了!」你是否聽過身邊的人說類似的話,他們說的這些都是真的嗎?來看關於氣候變遷的 10 個迷思。
文 / 賽斯.高汀(Seth Godin)編輯, 碳年鑑網路團隊 共同撰寫
10 個氣候變遷的迷思
氣候變遷的迷思一直都在,儘管已經被氣候科學家完全破解,但一段時間還是會再度出現。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地球氣候系統的暖化,有確鑿的科學證據。
工業革命期間,人開始燃燒煤炭等化石燃料,為工廠、冶煉廠和蒸汽引擎提供電力,燃燒化石燃料增加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自從 1880 年以來,溫室氣體已經使全球平均溫度上升 1° C。
迷思 1:氣候變遷不是新鮮事,氣候永遠都在變
歷史記錄上溫度最高的 18 年中,有 17 年發生在 2001 年以後,人類燃燒煤炭、汽油和天然氣等活動加速氣候改變。世界野生動物基金(World Wildlife Fund)表示,現在所見的快速改變,本來應該要經過幾十萬年才會發生,而不是短短的幾十年。
迷思 2:地球沒有正在暖化,外面還是冷的!
當杯子裡的冰溶化時,飲料會「暫時」變得比較冰。地球暖化使南北極周遭覆蓋的雪和海冰變少,這些大面積的低壓冷空氣被稱為「極地渦漩」,也就是空氣反時針流動,幫助冷空氣接近地球兩極,當這些渦漩被較暖的空氣擾動時,就會為平常溫暖的區域帶來寒流和極低溫。2020 年的德州就是如此,這種不穩定的狀態也導致大氣層中水氣增多,造成大量降雨、颶風和暴風雪。
迷思 3:再生能源很昂貴
太陽能和離岸風力的費用在過去 10 年間大幅下滑,使太陽能和風能成為兩種最經濟的發電方式。
迷思 4:太陽能和風能是行不通的,因為必須仰賴天氣
隨著電池和電力儲存技術的進步,可以把太陽和風大的日子多產生的能源儲存起來,等到陰天、冷涼的日子使用,雖然還沒有具成本效率的儲存容量,提供全球各地全年無休的再生能源,但儲存的容量正在成長,來滿足需要。
迷思 5:大部分的人不相信氣候變遷
2020 年,根據耶魯氣候溝通中心(Yale Center for Climate Communication),55% 的美國人關心或警覺氣候變遷,只有 20% 的人不屑或存疑。
迷思 6:回收塑膠有助改善氣候變遷
無論塑膠上貼什麼標籤符號,只有 9% 的塑膠被回收,剩下的被焚化或堆積在垃圾掩埋和大海中,轉圈的箭頭(chasing arrows)符號和塑膠製品表面標示的號碼,只是用來識別製造該產品的塑性樹脂。燃燒丟棄的塑膠容器時,會釋放更多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
無論塑膠上貼什麼標籤符號, 只有 9% 塑膠被回收,剩下的被焚化或堆積在垃圾掩埋和大海中。
迷思 7:把 6 號的聚苯乙烯泡沫塑膠或外帶餐盒放入回收桶,可以對環境有幫助
由於聚苯乙烯多為無色透明,只有非常微小的部分可以復原,因此大部分的社區無法用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回收 6 號塑膠。結果,一次用的塑膠就被更多一次用的塑膠取代。
迷思 8:臭氧層破洞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主因
臭氧流失不是造成氣候變遷的原因。根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雖然近年發生的臭氧層破洞對氣候變遷並無幫助,但它的影響相較所有其他聚熱氣體比較小。
迷思 9:氣候變遷並不會影響到我
由於氣候變遷是逐漸發生,往往不像驟然改變那樣引起同樣注意,事實上,85% 的世界人口已經親身經歷氣候變遷或其影響,通常包括暴風雨、停電、熱浪和乾旱。無論今天你家是否淹水,但供應鏈、經濟體和你的生計全都仰賴周遭以外的人。
迷思 10:為時已晚──沒救了
還來得及。根據聯合國,地球有 10 年的時間來縮減溫室氣體和碳排放,以防止對氣候造成不可逆的災難。許多組織正致力於減少碳排放,確保人類在地球上的未來。

《CO》編輯檯好書推薦:《圖解全球碳年鑑》
「氣候變遷不是新鮮事,氣候永遠都在變。」、「使用塑膠沒有關係,只要做好回收就好。」、「現在要環保救地球已經來不及了!」你是否聽過身邊的人說類似的話,他們說的這些都是真的嗎?來看關於氣候變遷的 10 個迷思。
文 / 賽斯.高汀(Seth Godin)編輯, 碳年鑑網路團隊 共同撰寫
10 個氣候變遷的迷思
氣候變遷的迷思一直都在,儘管已經被氣候科學家完全破解,但一段時間還是會再度出現。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地球氣候系統的暖化,有確鑿的科學證據。
工業革命期間,人開始燃燒煤炭等化石燃料,為工廠、冶煉廠和蒸汽引擎提供電力,燃燒化石燃料增加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自從 1880 年以來,溫室氣體已經使全球平均溫度上升 1° C。
迷思 1:氣候變遷不是新鮮事,氣候永遠都在變
歷史記錄上溫度最高的 18 年中,有 17 年發生在 2001 年以後,人類燃燒煤炭、汽油和天然氣等活動加速氣候改變。世界野生動物基金(World Wildlife Fund)表示,現在所見的快速改變,本來應該要經過幾十萬年才會發生,而不是短短的幾十年。
迷思 2:地球沒有正在暖化,外面還是冷的!
當杯子裡的冰溶化時,飲料會「暫時」變得比較冰。地球暖化使南北極周遭覆蓋的雪和海冰變少,這些大面積的低壓冷空氣被稱為「極地渦漩」,也就是空氣反時針流動,幫助冷空氣接近地球兩極,當這些渦漩被較暖的空氣擾動時,就會為平常溫暖的區域帶來寒流和極低溫。2020 年的德州就是如此,這種不穩定的狀態也導致大氣層中水氣增多,造成大量降雨、颶風和暴風雪。
迷思 3:再生能源很昂貴
太陽能和離岸風力的費用在過去 10 年間大幅下滑,使太陽能和風能成為兩種最經濟的發電方式。
迷思 4:太陽能和風能是行不通的,因為必須仰賴天氣
隨著電池和電力儲存技術的進步,可以把太陽和風大的日子多產生的能源儲存起來,等到陰天、冷涼的日子使用,雖然還沒有具成本效率的儲存容量,提供全球各地全年無休的再生能源,但儲存的容量正在成長,來滿足需要。
迷思 5:大部分的人不相信氣候變遷
2020 年,根據耶魯氣候溝通中心(Yale Center for Climate Communication),55% 的美國人關心或警覺氣候變遷,只有 20% 的人不屑或存疑。
迷思 6:回收塑膠有助改善氣候變遷
無論塑膠上貼什麼標籤符號,只有 9% 的塑膠被回收,剩下的被焚化或堆積在垃圾掩埋和大海中,轉圈的箭頭(chasing arrows)符號和塑膠製品表面標示的號碼,只是用來識別製造該產品的塑性樹脂。燃燒丟棄的塑膠容器時,會釋放更多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
無論塑膠上貼什麼標籤符號, 只有 9% 塑膠被回收,剩下的被焚化或堆積在垃圾掩埋和大海中。
迷思 7:把 6 號的聚苯乙烯泡沫塑膠或外帶餐盒放入回收桶,可以對環境有幫助
由於聚苯乙烯多為無色透明,只有非常微小的部分可以復原,因此大部分的社區無法用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回收 6 號塑膠。結果,一次用的塑膠就被更多一次用的塑膠取代。
迷思 8:臭氧層破洞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主因
臭氧流失不是造成氣候變遷的原因。根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雖然近年發生的臭氧層破洞對氣候變遷並無幫助,但它的影響相較所有其他聚熱氣體比較小。
迷思 9:氣候變遷並不會影響到我
由於氣候變遷是逐漸發生,往往不像驟然改變那樣引起同樣注意,事實上,85% 的世界人口已經親身經歷氣候變遷或其影響,通常包括暴風雨、停電、熱浪和乾旱。無論今天你家是否淹水,但供應鏈、經濟體和你的生計全都仰賴周遭以外的人。
迷思 10:為時已晚──沒救了
還來得及。根據聯合國,地球有 10 年的時間來縮減溫室氣體和碳排放,以防止對氣候造成不可逆的災難。許多組織正致力於減少碳排放,確保人類在地球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