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前瞻永續台灣

依「技術成熟、成本效益、均衡發展、帶動產業、電價可接受」原則,達成再生能源目標

:::
:::

產業動態

離岸風電 德最大電力商:台供應鏈準備好了

  • 發佈日期:2018/4/9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電子報
  • 點閱次數:959次
2018-04-06〔記者黃佩君/德國斯圖加特報導〕
EnBW資深副總裁:台灣可望成為亞洲樞紐
台灣積極推動能源轉型,而德國最大公營電力公司EnBW過去也仰賴核電,如今轉向風電等綠能,並投資巨型電網作為「電力高速公路」。對於台灣發展風電疑慮,EnBW資深副總裁古斯緯(Dirk Güsewell)表示,台灣的能力毋庸置疑,且有相當吸引力可發展為亞洲離岸風電樞紐,因為正確的方向及決策,供應鏈也已準備好,但台灣須保持法規穩定性,才能在未來五到十年繼續維持吸引力。

EnBW資深副總裁古斯緯

EnBW資深副總裁古斯緯(記者黃佩君攝)

EnBW過去曾有五座核電廠,古斯緯說,「核能曾是我們公司的起源之一」,但EnBW在二○一一年決定轉型,漸進關掉核電廠,最後一座將於二○二二年關閉;在此期間,EnBW陸續開發五個風場,其中兩個正在經營、兩個在建造、一個規劃中,總量達一.八GW。

對於台灣兩年前開始發展離岸風電,將於二○二五年達五.五GW風場,是否太快?古斯緯表示,快速發展離岸風電當然並非易事,需要以真正嚴肅的意志來面對,最重要的是必須把法規框架確定下來,「德國在二○一六年就建了三.五GW離岸風力,台灣在二○二五年前建五GW是可能的」。

他認為,目前台灣計畫已完備,投資者帶來技術及知識,供應鏈也蓄勢待發,「台灣一步步在使用工業上的優勢,建立一個新的產業」。他說,不少外商帶來know how,引介有經驗的供應鏈,帶著本土產業進入市場,「台灣為何不能成功?」

「要經營有效益的市場規模」
古斯緯也肯定台灣成為亞洲離岸風電樞紐的能力,目前歐洲每年僅四GW裝置容量成長,對產業來說遠遠不夠,因此無論台灣、日本、南韓都能發展為新市場,沒有相互競爭的問題;而目前台灣發展最快,有可能成為亞洲樞紐。

他強調,台灣若要成為樞紐,最重要的是先經營起有效益的市場規模,這個市場必須保持吸引力,讓業務能延伸到其他市場去。他舉例,德國曾在太陽能研發與製造上領先,但現在沒有任何太陽能在德國生產,代表未成功維持吸引力。

古斯緯認為,台灣政策的第一步是「帶進產業、投資,成立據點」,第二步是「維持它」,而最重要的是建立政策的信任感,「一個風場計畫就需要三到五年,加上兩年建造,廿到卅年營運,最重要的是建立可信度」,政策要保證三年後不會有一八○度轉變,才能維持對投資人及技術引進者的吸引力。

外界憂心台灣有地震及颱風等,可能造成離岸風電發展的困難;古斯緯則認為,真正的挑戰並非自然狀況,這是不少台灣人關心的議題,但產業已能給你們答案,目前技術均可克服。

回到上頁

Copyright ©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製作︱經濟部能源署 指導

Copyright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地址:10595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48號2樓︱電話:(02)8772-0089

網站開放資料宣告隱私權保護政策資訊安全宣告

網站更新日期:2024/4/16︱ 瀏覽人次:18,581,069

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我的E政府

本網站為響應式網頁設計(RWD),建議使用 IE9.0 以上 / Firefox / Chrome 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