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前瞻永續台灣

依「技術成熟、成本效益、均衡發展、帶動產業、電價可接受」原則,達成再生能源目標

:::
:::

科技新知

自癒材料堵住鈣鈦礦太陽能「傷口」,日曬雨淋免擔心有毒物鉛外洩

  • 發佈日期:2019/6/20
  • 資料來源:本站
  • 點閱次數:791次
轉換效率高,製造成本低,這些優勢讓鈣鈦礦太陽能成為備受矚目的新技術,不過與此同時,其中含有的有毒物質鉛也令人苦惱,不少團隊擔心太陽能板破裂後,下雨時鉛物質會從模組「傷口」流出,進而損害環境。

近年來為了加快鈣鈦礦商業化進程,許多科學家都想研發出不含鉛,或是鉛含量較少的鈣鈦礦太陽能,但以轉換效率來說,含鉛鈣鈦礦太陽能仍略勝一籌。有鑑於此,日本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OIST)決定換一種角度來思考,就像在太陽能板貼上OK繃一樣,他們決定在電池封裝過程添加自修復(自我修復)聚合物材料,讓電池表面傷口自行癒合,避免鉛外洩。

不過聚合物材料那麼多,哪種材料才能堵住有毒物質鉛,又能提高光電效益?團隊首先在電池封裝過程中添加不同聚合物,之後為了模擬戶外狂風暴雨等極端環境,他們先用球來模擬冰雹,把電池表面敲碎,再以酸性水來當作雨水,來看看最終哪個材料能有效防止鉛外洩。

團隊研究分析後,最後人造樹脂(環氧樹脂)勝出,不僅耐光,自愈性質佳,以鉛外泄量來看,人造樹酯也比其他材料還要低幾個數量級。

若是一般鈣鈦礦電池表面被敲碎,日曬雨淋狀態下鉛外洩可能性非常高,但是在該實驗中,人造樹脂聚合物即使受損也不要緊,曬一曬太陽加熱後部分又能恢復原狀,進而減少鉛外洩。

有鑑於人造樹脂的自愈特性,或許能能成為未來太陽能封裝層首選材料,OIST能源材料與表面科學助理教授戚亞冰(Yabing Qi)指出,人造樹脂固然是個強大的候選材料,不過或許還有其他可能性,隨著未來不斷推廣光電產業標準以及討論鉛外洩安全性,未來人們也能打造資料庫,一同研究哪個才是最佳的封裝材料。

不過解決鈣鈦礦電池含鉛,外洩等問題後,也不代表鈣鈦礦太陽能就能順順利利邁向大規模商業化,鈣鈦礦太陽能還有短命與不耐光,水等問題,雖然先前戚亞冰團隊已經研發出效率達20.2%,壽命約600多小時的鈣鈦礦電池,然而一旦將尺寸從長寬0.1公厘擴大到5公分,轉換效率與壽命就會下降至12%與515小時。

顯然距離鈣鈦礦太陽能商業化並大規模發展,還是有一大段距離,不過根據EnergyTrend分析評論,鈣鈦礦電池已經在上月的上海新能源展會SNEC亮相,已是一大技術亮點與進步。

回到上頁

Copyright ©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製作︱經濟部能源署 指導

Copyright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地址:10595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48號2樓︱電話:(02)8772-0089

網站開放資料宣告隱私權保護政策資訊安全宣告

網站更新日期:2024/4/24︱ 瀏覽人次:18,684,655

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我的E政府

本網站為響應式網頁設計(RWD),建議使用 IE9.0 以上 / Firefox / Chrome 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