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前瞻永續台灣

依「技術成熟、成本效益、均衡發展、帶動產業、電價可接受」原則,達成再生能源目標

:::
:::

國外焦點資訊

節能減碳 綠能船舶全球趨勢

  • 發佈日期:2017/5/25
  •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 點閱次數:1453次
2017年05月25日 04:10 採訪整理/陳宗慶
德國複合型太陽能電力船
德國複合型太陽能電力船。圖/工業局提供
澳洲複合型太陽能風帆電動船
澳洲複合型太陽能風帆電動船。圖/工業局提供
國內主要觀光水域之電動船舶產品規格:宜蘭冬山河(40人座電動船、9人座電動船)、台南虎頭埤(大目降1號)、高雄愛河(第一代愛之船、第二代愛之船、第三代愛之船)、南投日月潭(電動巡邏艇、國益二號、大粧一號、希望之星)、石門水庫(石門公艇)、翡翠水庫(電動巡邏艇)。(詳細說明如下述內容)
國內主要觀光水域之電動船舶產品規格


溫室氣體增加,產生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成為世界各國關切的問題。為達到節能減碳之目的並兼顧低成本,全球船廠不斷研發性價比較高的節能環保型船舶,世界各國近年也開始思考水上休閒活動對於環境的影響,國際間船模水槽與船廠及船東各項合作計畫,例如德國HSVA的FormPro的最佳化船型設計及高效率推進器開發等,都是因應將來綠色船舶趨勢之要求所進行一系列研究。另外,各國也相繼推行自己國內應有的綠色船舶法規,來促進其國內的船舶綠能化。

以國外電動船市場為例,在歐洲有些湖泊已經立法僅允許電力推進的船舶行駛,燃油船舶在這些敏感水域之航行將被限制;相對地,採用綠色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的電力推進船,就逐漸受到青睞,以下為幾項國內外成功案例:

澳洲複合型太陽能風帆電動船:

於2000年雪梨奧運期間開發,船長21.5公尺,寬10.3公尺,吃水1.2公尺,可搭載100名乘客的雙船體複合型太陽能風帆船。船上有8支硬帆,帆的內側及客艙頂都鋪滿太陽能板。若固定航速是4節,可維持5小時的續航力。蓄電瓶於晚上在岸邊充電,一個晚上就可充滿,白天航行時若無風,則馬達靠太陽能及蓄電瓶供電,若風力夠大,可關閉馬達,改由風帆來推動。在風速15~20節時,可推進船隻達4~6節。

德國太陽能電動船:

德國亦建造了六型太陽能電力推進雙船體船,可分別搭載20至120人不等,其結構簡單,但外形是隧道造型,相當討喜,全船包括開船、導覽解說及停靠碼頭,只由一人操控。單人即可停靠碼頭為設計的一大特色,它的原理是在船的兩側裝設電磁鐵,當船要停靠碼頭時,啟動電源使電磁鐵產生吸力,與岸邊的鐵片互相吸引,就可以很容易地停靠成功,不需岸邊人員協助。

臺灣電動船:

隨著綠能船舶產業發展,自民國93年起,首批純電力船於宜蘭冬山河營運,至今國內水域的電動船舶已日益成熟,在臺南虎頭埤、南投日月潭、高雄愛河以及水庫(如石門水庫、翡翠水庫)皆有成功案例。國內主要觀光水域之電動船舶產品如下表:

(工商時報)
回到上頁

Copyright ©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製作︱經濟部能源署 指導

Copyright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地址:10595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48號2樓︱電話:(02)8772-0089

網站開放資料宣告隱私權保護政策資訊安全宣告

網站更新日期:2023/12/3︱ 瀏覽人次:17,609,125

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我的E政府

本網站為響應式網頁設計(RWD),建議使用 IE9.0 以上 / Firefox / Chrome 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