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焦點資訊
電動車前景看俏?金融危機來襲?觀光業復甦?《經濟學人》深入預測2023年15個產業發展
- 發佈日期:2023/1/4
- 資料來源:YAHOO新聞
- 點閱次數:505次
2023年1月2日 週一 上午9:40 廖綉玉

2023年即將來臨,全球目前正面對高通膨、能源危機、烏克蘭戰爭等諸多挑戰,英國媒體集團「經濟學人集團」旗下的商業分析機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整理了2023年對15個產業的預測。
汽車產業
經歷3年的低迷後,汽車製造業2023年將維持緩慢成長,新車銷售量將成長1%,但仍比2019年水準低了14%,而受新冠疫情影響較小的商用車銷售量將進一步下降。
供應鏈受阻的情況將持續存在,但晶片短缺的情況將減少。能源短缺及價格上漲將造成更大的損失,尤其是在歐洲。隨著通貨膨脹侵蝕消費者的收入及儲蓄,汽車製造商將難以將不斷上漲的成本轉嫁給買家,利潤將下降。

電動汽車的銷售也不會急劇加速,全球電動汽車銷售量在2021年增加了一倍,2023年將成長25%至1080萬輛,約占新車市場總量的20%。長遠來看,電動汽車為汽車製造商帶來了最大希望,因此他們將推出更多電動汽車。
國防產業及航太產業
烏克蘭戰爭與台海緊張局勢將促使各國政府增加國防預算,全球最大的國防支出國美國將在2023年增加國防支出近9%,達到8000億美元,比第2名中國高了超過3倍,而日本及德國將努力在未來5年內將GDP的2%用於國防。
即便如此,各國國防部仍將努力克服高通膨,因此實際支出將下降,這對國防公司及航太公司來說是打擊,而勞動力問題及供應鏈問題讓這些公司面臨的麻煩變得更複雜。
能源產業
能源危機將在2023年惡化,尤其是在歐洲,冬季將耗盡歐洲的天然氣庫存,液化天然氣流量將不足,德國及義大利將開設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但得與亞洲買家競爭。
今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祭出嚴厲制裁,包括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但亞洲將有助於提高全球石油需求量,全球石油需求將成長約1.5%,達到每天150萬桶,超過新冠疫情前的水準,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將擴大產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石油價格。

2022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油價一飛沖天,引發全球能源危機(AP)
即使能源消費僅成長1%,但上述因素都將導致石油及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對燃料的爭奪將讓煤炭消耗量創下新高,從德國到中國,許多國家都取消了因應氣候變遷的煤炭消耗削減計畫。
然而,太陽能也將大放異彩,將非水力的再生能源需求提高11%。在缺水及外界質疑這是否環保的情況下,水力發電量將增加3%。
娛樂產業
隨著人們對新冠肺炎的恐懼消退,越來越多影迷將前往電影院觀影,2023年的票房收入將超過2019年。隨著月費增加,串流媒體公司將失去訂戶,但仍必須滿足人們對影劇內容的渴望,美國大型串流媒體公司「網飛」(Netflix)將為此投入170億美元,但會優先考慮向每個用戶收更多的費用,並將打擊密碼共享行為。

美國娛樂巨擘華納兄弟(Warner Bros)將推出結合串流影音服務HBO Max與Discovery+的服務。從2023 年起,美國科技巨擘蘋果公司(Apple)的串流媒體服務「Apple TV+」將直播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America’s Major League Soccer)的賽事。
金融服務業
2023年,經濟放緩將考驗金融穩定性。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不太可能發生,各銀行的儲備金很高,風險標準也越來越嚴格,上升的利率也將提高利潤。然而針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將對金融公司造成進一步的損失及破壞。斯里蘭卡將發生主權債務違約,巴基斯坦與埃及等許多其他新興市場也可能發生同樣的情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隨著貨幣貶值與還款負擔飆升,背負高風險外債的銀行可能會倒閉。
越來越多的金融公司將轉向網路管道及行動服務管道,與金融科技公司競爭及合作。隨著數位貨幣興起、俄羅斯被踢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跨境支付將迎來下一次調整。
糧食及農業
由於烏克蘭戰爭及氣候變遷,2023年將出現糧食短缺。聯合國預計全球將有 1900萬人口營養不良,近8.3億人挨餓。許多地方的收成將變少,由於俄羅斯肥料短缺、能源價格高、2022年乾旱,全球種植將受到危害。小麥及玉米產量將減少,但水稻產量將增加。由於俄羅斯封鎖黑海港口,烏克蘭的糧食出口量將很低,埃及將受害尤深。

然而,隨著需求疲軟,飆漲的糧食價格將下降。經濟學人智庫的糧食、飲料、飼料價格指數將下降12%。消費者將改變口味以減少支出,包括從小麥轉向小米,從葵花油轉向其他植物油。由於糧食供應面臨風險,一些國家可能會寄出糧食出口新禁令,導致價格再度飆升。
醫療保健產業
新冠肺炎將在2023年感染數百萬人,但如果沒有危險的新變種病毒大量出現,死亡人數應該會下降至低於流感死亡人數的2倍。中國可能會放鬆新冠清零政策,而這可能會導致確診病例激增,因此中國將推出更多疫苗,包括本土研發的mRNA疫苗,而美國及英國的研究人員將測試針對所有新冠變種病毒的疫苗。
隨著經濟不景氣與成本增加,政府將很難為捉襟見肘的醫療保健系統提供資金。以美元計算,人均藥品銷售及醫療照護支出將成長約5%,但由於通貨膨脹的影響,實際支出將下降。印度及奈及利亞等國家將擴大全民醫療照護,芬蘭將實行影響深遠的醫療改革。
基礎建設產業
基礎建設的固定投資總額占全球GDP的比重連續6年增加,超過了25%。由於缺乏政府資金,基礎建設支出指標的穩步擴張將在2023年放緩,但仍充滿機會全球的基礎建設投資將接近25兆美元,而根據二十國集團(G20)全球基礎建設中心(Global Infrastructure Hub)的數據,這包括3.2兆美元的新冠疫情振興計畫。七國集團(G7)將籌集1.6億美元,為新興市場啟動全球基礎建設基金,挑戰中國「一帶一路」倡議。
歐盟及英國的國家基礎建設銀行將投資能源基礎建設,中國將為農村基礎建設及5G網路投入更多資金,但通貨膨脹已削減了這些投資的價值,而勞動力短缺及高昂的建築成本將讓許多公司的許多建設計畫無利可圖。
資訊科技產業
經濟衰退風險及升息不會阻止2023年的資訊科技支出,各公司將利用技術來預測需求、追蹤供應、保護數據。美國資訊技術諮詢公司「顧能」(Gartner)預計,受到企業對軟體及資訊科技服務需求的推動,技術支出將比前一年成長超過6%。
隨著企業努力因應高薪資及供應問題,自動化將加速。美國市場研究及諮詢公司「國際數據資訊」(IDC)預測人工智慧市場將成長至價值5000億美元,雲端計算市場也將成長,支持遠距工作及公司收集處理數據的需求。顧能公司預測,美國電商巨擘亞馬遜(Amazon)及科技巨擘微軟(Microsoft)提供的雲端服務支出將達到約6000億美元。

這些都將促使更多公司建立專用行動網路,改善網路連線並加強安全,英國市場研究公司「杜松研究」(Juniper Research)表示,這些層面的支出將達到120億美元,其中60%來自製造公司、採礦公司、能源公司。
然而,數位化增加了網路安全風險,地緣政治衝突也會增加網路安全風險。2023年,政府將加強網路控制,這會為小企業帶來沉重負擔。
媒體產業
後新冠疫情時代,支出激增,廣告業務面臨更艱困的時期。日本廣告巨擘「電通」(Dentsu)預計,2023年全球廣告收入將成長超過5%,達到近7800億美元。經濟動盪將阻礙潛在的廣告商,尤其是西方的廣告商。
新冠疫情期間形成的趨勢將獲得成果,數位廣告將獲得更多的資金,達到總支出的57%,其中,行動廣告支出成長最快,這得益於熱門遊戲及短影音。數位媒體消費將在印度與巴西這些成長的發展中國家引領潮流。然而,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將意味著美國科技巨擘的利潤減少。
金屬採礦業
「經濟學人智庫」金屬價格指數在2022年飆升至歷史新高後,將在2023年下跌超過7%,鑽石需求及黃金需求將受經濟衰退的影響最大。中國的經濟振興支出將支持建築業及製造業所需的金屬,北美鋼材使用量將創8年來新高。然而,中國及歐洲高昂的能源價格及電力短缺仍將阻礙鋁、鋼、鋅等金屬的生產,這可能會促使各國政府延長對廢金屬出口的臨時禁令。

綠色能源轉型及數位化將刺激對銅及其他金屬的需求,電動汽車及電子產品將加速消耗鋰、鎳、稀土金屬。
房地產業
2023年,房地產業的銷售額將達到5.8兆美元,僅比2022年高出1%。升息將對房貸造成壓力,並壓低某些市場的房價。隨著購房援助計畫結束,英國的房價可能會下跌5%,而澳洲可能會下降9%。美國後新冠疫情的房市繁榮將放緩。
不確定性將讓全球新屋開工與辦公大樓興建減少的情況延長,建商對減少的需求、高昂的成本、勞動力短缺持謹慎態度。然而,許多城市的辦公大樓完工率仍將很高,投資者將目光投向安全的避風港及可靠的租金收入以抵消通貨膨脹。

北京中央商務區一個建築工地上的工人(AP)
經濟學人智庫的房地產數據不包括中國,中國的數據稀少且房地產業脆弱。儘管中國官方努力支持信貸成長,但拒繳房貸、債務違約、疲軟的融資體系將繼續動搖中國人對2023年的信心。逐步放寬新冠疫情限制應該會刺激中國及東南亞的房地產需求。
零售業
生活成本危機將損害購物者及零售商,甚至電子商務的成長也將放緩,尤其是西方,西方節儉的消費者及更高的利率將阻礙零售商的擴張計畫。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網購市場,經濟痛苦將阻礙經濟成長。
中國阿里巴巴集團及拼多多等零售業巨擘將以低價吸引西方消費者。在東南亞及拉丁美洲,電子商務將隨著小型零售商店的數位化而變得普及。2023年,亞馬遜預計進入5個市場,其中3個是發展中國家,包括哥倫比亞、奈及利亞、南非。網路零售銷售擴張將放緩,僅略超過全球零售銷售的14%,略高於2022年的數字。

中國阿里巴巴集團。(美聯社)
線上與線下世界將進一步融合,線上下單再到實體商店取貨將成為富裕國家消費者最喜歡的購物形式,這在英國創造119億歐元的收入,超過2013年的3倍。零售商將透過自動化倉庫及其他後端操作來削減勞動成本,例如澳洲零售業巨擘「邁爾」(Myer)將在新的配送中心部署200個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將能處理7成的網路訂單。
電信產業
2023年,行動通信將推動全球經濟成長4.8兆美元,主要是透過為了55億用戶改善生產力,全球行動通訊系統協會(GSMA)也如此表示。5G技術傳播至阿根廷、印度、越南等中等收入國家,將讓5G用戶超過10億,但受到經濟衰退及半導體供應問題的影響,智慧型手機的銷量將下滑。
寬頻將覆蓋更多發展中國家的家庭,例如奈及利亞的目標是2023年實現50%的普及率。然而,不穩定的經濟將抑制電信營運商的支出,儘管提高了費用,營運商仍將很難為其網路投資籌募資金。承受壓力的亞洲及歐洲公司將嘗試合併,但監管機關可能會阻止,歐洲營運商將
關注法國大型電信商「橘子電信」(Orange)及西班牙電信商「MasMovil」 是否獲准按計畫於2023年在西班牙合併,如果合併成功,其他電信商也會效仿。
歐洲政府希望美國科技公司資助改善歐洲的數位基礎建設,聲稱他們坐享其成。目前無法確定歐盟是否會採取行動,並冒著破壞西方反對中國科技主導地位的統一戰線的風險。然而,歐盟監管機關無論如何都會收緊對大型科技公司的監管,將在2023年初生效的《數位市場法》(Digital Markets Act)旨在幫助新科技公司與科技寡頭競爭。
旅遊觀光業
航空業應該會在2023年開始盈利,國際遊客人數將增加30%,達到16億人次。然而,全球旅遊業不會恢復正常,入境人數將達不到新冠疫情前18億人的水準,原因是不斷上升的生活成本及中國的防疫清零政策。旅遊收入將約為1.4兆美元,而新冠疫情將導致進一步的勞動力短缺,尤其是美國及歐洲。由於線上會議持續存在,商務旅行將保持低迷。

日本開放自由行旅客入境,圖為東京秋葉原一家商店的店員整理紀念品。(AP)
儘管如此,體育賽事及其他賽事仍將促進旅行,中國將放寬限制以舉辦明年9月的亞運會,中國有限的重新開放將有助於亞洲2023年的旅遊人數增加1倍。同時,法國希望世界盃橄欖球賽(Rugby World Cup)能吸引大量遊客。

2023年即將來臨,全球目前正面對高通膨、能源危機、烏克蘭戰爭等諸多挑戰,英國媒體集團「經濟學人集團」旗下的商業分析機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整理了2023年對15個產業的預測。
汽車產業
經歷3年的低迷後,汽車製造業2023年將維持緩慢成長,新車銷售量將成長1%,但仍比2019年水準低了14%,而受新冠疫情影響較小的商用車銷售量將進一步下降。
供應鏈受阻的情況將持續存在,但晶片短缺的情況將減少。能源短缺及價格上漲將造成更大的損失,尤其是在歐洲。隨著通貨膨脹侵蝕消費者的收入及儲蓄,汽車製造商將難以將不斷上漲的成本轉嫁給買家,利潤將下降。

電動汽車的銷售也不會急劇加速,全球電動汽車銷售量在2021年增加了一倍,2023年將成長25%至1080萬輛,約占新車市場總量的20%。長遠來看,電動汽車為汽車製造商帶來了最大希望,因此他們將推出更多電動汽車。
國防產業及航太產業
烏克蘭戰爭與台海緊張局勢將促使各國政府增加國防預算,全球最大的國防支出國美國將在2023年增加國防支出近9%,達到8000億美元,比第2名中國高了超過3倍,而日本及德國將努力在未來5年內將GDP的2%用於國防。
即便如此,各國國防部仍將努力克服高通膨,因此實際支出將下降,這對國防公司及航太公司來說是打擊,而勞動力問題及供應鏈問題讓這些公司面臨的麻煩變得更複雜。
能源產業
能源危機將在2023年惡化,尤其是在歐洲,冬季將耗盡歐洲的天然氣庫存,液化天然氣流量將不足,德國及義大利將開設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但得與亞洲買家競爭。
今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祭出嚴厲制裁,包括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但亞洲將有助於提高全球石油需求量,全球石油需求將成長約1.5%,達到每天150萬桶,超過新冠疫情前的水準,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將擴大產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石油價格。

2022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油價一飛沖天,引發全球能源危機(AP)
即使能源消費僅成長1%,但上述因素都將導致石油及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對燃料的爭奪將讓煤炭消耗量創下新高,從德國到中國,許多國家都取消了因應氣候變遷的煤炭消耗削減計畫。
然而,太陽能也將大放異彩,將非水力的再生能源需求提高11%。在缺水及外界質疑這是否環保的情況下,水力發電量將增加3%。
娛樂產業
隨著人們對新冠肺炎的恐懼消退,越來越多影迷將前往電影院觀影,2023年的票房收入將超過2019年。隨著月費增加,串流媒體公司將失去訂戶,但仍必須滿足人們對影劇內容的渴望,美國大型串流媒體公司「網飛」(Netflix)將為此投入170億美元,但會優先考慮向每個用戶收更多的費用,並將打擊密碼共享行為。

美國娛樂巨擘華納兄弟(Warner Bros)將推出結合串流影音服務HBO Max與Discovery+的服務。從2023 年起,美國科技巨擘蘋果公司(Apple)的串流媒體服務「Apple TV+」將直播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America’s Major League Soccer)的賽事。
金融服務業
2023年,經濟放緩將考驗金融穩定性。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不太可能發生,各銀行的儲備金很高,風險標準也越來越嚴格,上升的利率也將提高利潤。然而針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將對金融公司造成進一步的損失及破壞。斯里蘭卡將發生主權債務違約,巴基斯坦與埃及等許多其他新興市場也可能發生同樣的情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隨著貨幣貶值與還款負擔飆升,背負高風險外債的銀行可能會倒閉。
越來越多的金融公司將轉向網路管道及行動服務管道,與金融科技公司競爭及合作。隨著數位貨幣興起、俄羅斯被踢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跨境支付將迎來下一次調整。
糧食及農業
由於烏克蘭戰爭及氣候變遷,2023年將出現糧食短缺。聯合國預計全球將有 1900萬人口營養不良,近8.3億人挨餓。許多地方的收成將變少,由於俄羅斯肥料短缺、能源價格高、2022年乾旱,全球種植將受到危害。小麥及玉米產量將減少,但水稻產量將增加。由於俄羅斯封鎖黑海港口,烏克蘭的糧食出口量將很低,埃及將受害尤深。

然而,隨著需求疲軟,飆漲的糧食價格將下降。經濟學人智庫的糧食、飲料、飼料價格指數將下降12%。消費者將改變口味以減少支出,包括從小麥轉向小米,從葵花油轉向其他植物油。由於糧食供應面臨風險,一些國家可能會寄出糧食出口新禁令,導致價格再度飆升。
醫療保健產業
新冠肺炎將在2023年感染數百萬人,但如果沒有危險的新變種病毒大量出現,死亡人數應該會下降至低於流感死亡人數的2倍。中國可能會放鬆新冠清零政策,而這可能會導致確診病例激增,因此中國將推出更多疫苗,包括本土研發的mRNA疫苗,而美國及英國的研究人員將測試針對所有新冠變種病毒的疫苗。
隨著經濟不景氣與成本增加,政府將很難為捉襟見肘的醫療保健系統提供資金。以美元計算,人均藥品銷售及醫療照護支出將成長約5%,但由於通貨膨脹的影響,實際支出將下降。印度及奈及利亞等國家將擴大全民醫療照護,芬蘭將實行影響深遠的醫療改革。
基礎建設產業
基礎建設的固定投資總額占全球GDP的比重連續6年增加,超過了25%。由於缺乏政府資金,基礎建設支出指標的穩步擴張將在2023年放緩,但仍充滿機會全球的基礎建設投資將接近25兆美元,而根據二十國集團(G20)全球基礎建設中心(Global Infrastructure Hub)的數據,這包括3.2兆美元的新冠疫情振興計畫。七國集團(G7)將籌集1.6億美元,為新興市場啟動全球基礎建設基金,挑戰中國「一帶一路」倡議。
歐盟及英國的國家基礎建設銀行將投資能源基礎建設,中國將為農村基礎建設及5G網路投入更多資金,但通貨膨脹已削減了這些投資的價值,而勞動力短缺及高昂的建築成本將讓許多公司的許多建設計畫無利可圖。
資訊科技產業
經濟衰退風險及升息不會阻止2023年的資訊科技支出,各公司將利用技術來預測需求、追蹤供應、保護數據。美國資訊技術諮詢公司「顧能」(Gartner)預計,受到企業對軟體及資訊科技服務需求的推動,技術支出將比前一年成長超過6%。
隨著企業努力因應高薪資及供應問題,自動化將加速。美國市場研究及諮詢公司「國際數據資訊」(IDC)預測人工智慧市場將成長至價值5000億美元,雲端計算市場也將成長,支持遠距工作及公司收集處理數據的需求。顧能公司預測,美國電商巨擘亞馬遜(Amazon)及科技巨擘微軟(Microsoft)提供的雲端服務支出將達到約6000億美元。

這些都將促使更多公司建立專用行動網路,改善網路連線並加強安全,英國市場研究公司「杜松研究」(Juniper Research)表示,這些層面的支出將達到120億美元,其中60%來自製造公司、採礦公司、能源公司。
然而,數位化增加了網路安全風險,地緣政治衝突也會增加網路安全風險。2023年,政府將加強網路控制,這會為小企業帶來沉重負擔。
媒體產業
後新冠疫情時代,支出激增,廣告業務面臨更艱困的時期。日本廣告巨擘「電通」(Dentsu)預計,2023年全球廣告收入將成長超過5%,達到近7800億美元。經濟動盪將阻礙潛在的廣告商,尤其是西方的廣告商。
新冠疫情期間形成的趨勢將獲得成果,數位廣告將獲得更多的資金,達到總支出的57%,其中,行動廣告支出成長最快,這得益於熱門遊戲及短影音。數位媒體消費將在印度與巴西這些成長的發展中國家引領潮流。然而,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將意味著美國科技巨擘的利潤減少。
金屬採礦業
「經濟學人智庫」金屬價格指數在2022年飆升至歷史新高後,將在2023年下跌超過7%,鑽石需求及黃金需求將受經濟衰退的影響最大。中國的經濟振興支出將支持建築業及製造業所需的金屬,北美鋼材使用量將創8年來新高。然而,中國及歐洲高昂的能源價格及電力短缺仍將阻礙鋁、鋼、鋅等金屬的生產,這可能會促使各國政府延長對廢金屬出口的臨時禁令。

綠色能源轉型及數位化將刺激對銅及其他金屬的需求,電動汽車及電子產品將加速消耗鋰、鎳、稀土金屬。
房地產業
2023年,房地產業的銷售額將達到5.8兆美元,僅比2022年高出1%。升息將對房貸造成壓力,並壓低某些市場的房價。隨著購房援助計畫結束,英國的房價可能會下跌5%,而澳洲可能會下降9%。美國後新冠疫情的房市繁榮將放緩。
不確定性將讓全球新屋開工與辦公大樓興建減少的情況延長,建商對減少的需求、高昂的成本、勞動力短缺持謹慎態度。然而,許多城市的辦公大樓完工率仍將很高,投資者將目光投向安全的避風港及可靠的租金收入以抵消通貨膨脹。

北京中央商務區一個建築工地上的工人(AP)
經濟學人智庫的房地產數據不包括中國,中國的數據稀少且房地產業脆弱。儘管中國官方努力支持信貸成長,但拒繳房貸、債務違約、疲軟的融資體系將繼續動搖中國人對2023年的信心。逐步放寬新冠疫情限制應該會刺激中國及東南亞的房地產需求。
零售業
生活成本危機將損害購物者及零售商,甚至電子商務的成長也將放緩,尤其是西方,西方節儉的消費者及更高的利率將阻礙零售商的擴張計畫。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網購市場,經濟痛苦將阻礙經濟成長。
中國阿里巴巴集團及拼多多等零售業巨擘將以低價吸引西方消費者。在東南亞及拉丁美洲,電子商務將隨著小型零售商店的數位化而變得普及。2023年,亞馬遜預計進入5個市場,其中3個是發展中國家,包括哥倫比亞、奈及利亞、南非。網路零售銷售擴張將放緩,僅略超過全球零售銷售的14%,略高於2022年的數字。

中國阿里巴巴集團。(美聯社)
線上與線下世界將進一步融合,線上下單再到實體商店取貨將成為富裕國家消費者最喜歡的購物形式,這在英國創造119億歐元的收入,超過2013年的3倍。零售商將透過自動化倉庫及其他後端操作來削減勞動成本,例如澳洲零售業巨擘「邁爾」(Myer)將在新的配送中心部署200個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將能處理7成的網路訂單。
電信產業
2023年,行動通信將推動全球經濟成長4.8兆美元,主要是透過為了55億用戶改善生產力,全球行動通訊系統協會(GSMA)也如此表示。5G技術傳播至阿根廷、印度、越南等中等收入國家,將讓5G用戶超過10億,但受到經濟衰退及半導體供應問題的影響,智慧型手機的銷量將下滑。
寬頻將覆蓋更多發展中國家的家庭,例如奈及利亞的目標是2023年實現50%的普及率。然而,不穩定的經濟將抑制電信營運商的支出,儘管提高了費用,營運商仍將很難為其網路投資籌募資金。承受壓力的亞洲及歐洲公司將嘗試合併,但監管機關可能會阻止,歐洲營運商將
關注法國大型電信商「橘子電信」(Orange)及西班牙電信商「MasMovil」 是否獲准按計畫於2023年在西班牙合併,如果合併成功,其他電信商也會效仿。
歐洲政府希望美國科技公司資助改善歐洲的數位基礎建設,聲稱他們坐享其成。目前無法確定歐盟是否會採取行動,並冒著破壞西方反對中國科技主導地位的統一戰線的風險。然而,歐盟監管機關無論如何都會收緊對大型科技公司的監管,將在2023年初生效的《數位市場法》(Digital Markets Act)旨在幫助新科技公司與科技寡頭競爭。
旅遊觀光業
航空業應該會在2023年開始盈利,國際遊客人數將增加30%,達到16億人次。然而,全球旅遊業不會恢復正常,入境人數將達不到新冠疫情前18億人的水準,原因是不斷上升的生活成本及中國的防疫清零政策。旅遊收入將約為1.4兆美元,而新冠疫情將導致進一步的勞動力短缺,尤其是美國及歐洲。由於線上會議持續存在,商務旅行將保持低迷。

日本開放自由行旅客入境,圖為東京秋葉原一家商店的店員整理紀念品。(AP)
儘管如此,體育賽事及其他賽事仍將促進旅行,中國將放寬限制以舉辦明年9月的亞運會,中國有限的重新開放將有助於亞洲2023年的旅遊人數增加1倍。同時,法國希望世界盃橄欖球賽(Rugby World Cup)能吸引大量遊客。
- 請持續關注再生能源資訊網粉絲團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renewableenergytw
- 新聞出處:https://tw.news.yahoo.com/%E9%9B%BB%E5%8B%95%E8%BB%8A%E5%89%8D%E6%99%AF%E7%9C%8B%E4%BF%8F-%E9%87%91%E8%9E%8D%E5%8D%B1%E6%A9%9F%E4%BE%86%E8%A5%B2-%E8%A7%80%E5%85%89%E6%A5%AD%E5%BE%A9%E7%94%A6-%E7%B6%93%E6%BF%9F%E5%AD%B8%E4%BA%BA-%E6%B7%B1%E5%85%A5%E9%A0%90%E6%B8%AC2023%E5%B9%B415%E5%80%8B%E7%94%A2%E6%A5%AD%E7%99%BC%E5%B1%95-120001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