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前瞻永續台灣

依「技術成熟、成本效益、均衡發展、帶動產業、電價可接受」原則,達成再生能源目標

:::
:::

國外焦點資訊

聯合國COP27氣候峰會達歷史性協議 各界反應一次看

  • 發佈日期:2022/11/21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 點閱次數:563次
2022-11-20 21:35 中央社/ 埃及夏姆錫克20日綜合外電報導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次締約方會議(COP27)今天批准設立一項「損失與損害」基金,以協助弱勢國家因應全球暖化帶來的毀滅性衝擊。 法新社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次締約方會議(COP27)今天批准設立一項「損失與損害」基金,以協助弱勢國家因應全球暖化帶來的毀滅性衝擊。

法新社報導,這次在埃及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未能推動更遠大的目標,進一步削減碳排放量,以達成將地球升溫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內的雄心壯志。

各界在讚揚這次峰會達成損失和損害基金協議之餘,也對峰會未進一步削減碳排放量感到失望。以下是法新社整理各界對這次峰會達成協議的反應。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

「這次的締約方會議採取邁向正義的重要一步。我樂見成立一項『損失與損害』專款基金。」

古特瑞斯也強調:「顯然這並不夠…為了將(地球升溫幅度)限制在攝氏1.5度,我們必須大力投資再生能源,並切斷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COP27主席、埃及外交部長蘇克里(SamehShoukry)

「我的好朋友們,我們聽到呼喚,也做出回應。我們今天在夏姆錫克建立了有史以來第一個損失和損害專款基金,這項基金醞釀已久。」

「全球數以百萬計的人們現在可以感受到一絲希望,他們遭逢的苦難終將獲得適當的解決。」

●巴基斯坦總理夏立夫(Shehbaz Sharif)

「這次聯合國氣候峰會成立損失與損害專款,是邁向氣候正義目標重要的第一步。」

●斐濟總理巴依尼馬拉馬(Frank Bainimarama)

「我打從內心深處,非常感謝我們孜孜不倦的太平洋國家談判人員在COP27確立了損失和損害基金。」

「你們代表那些註定是這場危機最大輸家的人,你們為實現氣候正義進行最艱難的奮鬥。」

●愛爾蘭前總統羅賓遜(Mary Robinson)

「COP27達成損失與損害專款的歷史性成果…凸顯國際合作的可能性。同樣的,重申承諾將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攝氏1.5度可以讓人放心。」

「然而,這一切都無法改變世界仍處於氣候災難邊緣的事實。」

●歐盟執委會主管氣候政策副主席(FransTimmermans)

「我們已生活在升溫攝氏1.2度的世界,對於許多人來說,這已使環境逐漸不適合居住。現在全世界都在看我們,如果我們再次未能防患未然,全世界不會原諒我們。」

「我們面前擁有的不足以讓人類和地球向前邁出一步。 它沒有讓主要排放國做足夠的額外努力來增加和加速減排。」

●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執行長達斯庫普塔(Ani Dasgupta)

「這是一項歷史性突破,富裕國家終於同意設立一個基金,以援助因毀滅性氣候破壞而搖搖欲墜的弱勢國家。」

「對於房屋被摧毀的貧窮家庭、農田受損的農夫,以及被迫離開祖先土地的島民來說,這項損失和損害基金將成為救命錢。」

●馬爾地夫環境部長紹娜(Aminath Shauna)

「我想要繼續生活在馬爾地夫。我希望我兩歲大的女兒也能在馬爾地夫成長。」

「我們(的土地)只比海平面高1公尺。每個小數點的氣溫升幅和每公分的海平面上升都對我們的生存造成威脅。」

「過去兩週來,我們不斷表明,減排目標(削減排放)是這次COP27的基石。我對這次沒有達到這個目標,深感失望。」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

「顯而易見,COP27的進行不會太順利。提到最後的結果,希望和沮喪都有。我們在氣候正義方面取得突破,經過數年的停滯,達成一個廣泛的國家聯盟。」

「非常令人沮喪的是,延宕已久的減排和廢除化石燃料措施被阻止。這個世界因此痛失邁向(控制升溫不超過)1.5度的寶貴時間。」

●法國能源部長帕妮兒魯納歇(Agnes Pannier-Runacher)

「COP27可能沒有達成法國和歐盟的雄心壯志,但保存了最重要一件事:凸顯限制全球暖化在1.5度以內的目標,並敦促各國2023年起要更加努力。」

●瑞士聯邦環境辦公室

「各國已就2026年之前的工作計畫達成協議。然而,這並未明確要求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國家承擔責任。」

「瑞士對此決定深感遺憾,並將努力確保這些國家也做出貢獻。」

●南非環境事務部

「我們雖樂見建立2025年新集體目標的融資方案反映的進展,但我們認為必須採取更多緊急行動來履行已開發國家的義務。」

●英國COP26主席夏瑪(Alok Sharma)

「科學告訴我們,碳排必須在2025年前達到高峰。這未在這次(協議)文本中。明確堅持完成逐步廢除煤炭。這未在文本中。明確承諾逐步廢除所有化石燃料。這未在文本中。而關於能源的文本在最後幾分鐘遭削弱。」

「我們每一個人都終究要對我們的公民、對世界上最弱勢的國家和群體,甚至我們現在不少打道回府者的後代子孫解釋這一點。」
回到上頁

Copyright ©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製作︱經濟部能源署 指導

Copyright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地址:10595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48號2樓︱電話:(02)8772-0089

網站開放資料宣告隱私權保護政策資訊安全宣告

網站更新日期:2024/4/25︱ 瀏覽人次:18,696,377

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我的E政府

本網站為響應式網頁設計(RWD),建議使用 IE9.0 以上 / Firefox / Chrome 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