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前瞻永續台灣

依「技術成熟、成本效益、均衡發展、帶動產業、電價可接受」原則,達成再生能源目標

:::
:::

國內焦點新聞

離岸風電裝置容量 大躍進

  • 發佈日期:2025/2/6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 點閱次數:558次
2025-02-05 01:39 經濟日報/ 編譯黃淑玲、記者江睿智、余弦妙/綜合報導

離岸風電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指出,台灣2024年在中國大陸以外全球離岸風電新增的裝置容量首度高居第一。離岸風電開發商光是去年在台灣便推動六個離岸風電方案,共設立超過200座風電機,裝置容量共1,783千瓩(MW)。

在這之前,台灣的離岸風電只執行了四個方案,裝置容量為613MW。

去年大陸以外離岸風電設置量

荷蘭因為發電量能高達1,529MW的最大風電場Hollandse Kust Zuid開始運作,排名第二;第三名的法國,在2024年首次出現新增離岸風電量能超越1,000MW,讓全法國的離岸風電發電量能成長兩倍。

台灣經濟部昨日表示,累計至2024年底,離岸風機共安裝374座,總裝置容量3.04百萬瓩(GW),其中已併網的風機有367座,裝置容量達到3GW,目前我國仍是世界第七。2025年在新的風場完工併聯後,預估總裝置容量有望擠下越南,排名世界第六。

經濟部表示,目前完工併聯風場主要是潛力場址。2024年完工及陸續併網風場包括:沃旭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900MW,是亞太區中規模最大風場;彰芳暨西島風場600MW;中能風場300MW,是本土化落實率最高的風場等。另外,雲林允能風場640MW則是在今年2月3日宣布完工併網。

至於未來,海龍1GW風場預計2025、2026年併聯完工供應綠電;沃旭920MW大彰化西南第二階段及大彰化西北風場也預計2025年併網,台電二期風場294.5MW力拚2025年完工。另海峽一期風場300MW尚在建置中。

依經濟部規畫,潛力場址核配裝置容量5.5GW,原定在2025年前全數完工併網,因疫情打亂進度,俄烏戰爭導致建置成本翻倍漲,歐洲在能源自主大力興建離岸風電,搶船搶料,衝擊離岸風電進度,因此風場併網年限展延至2026年。

賴清德總統日前召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經濟部規劃2030年離岸風電要達10.9GW,2035年達18.4GW,目前面臨到最大困難就是設置空間,後續仍需再盤點,另外,施工成本增加、資金取得困難也都對產業造成壓力。

在資金參與部分,國發會、財政部及金管會將共同討論提升本土銀行參貸。

具體做法是經濟部透過售電平台台灣智慧電能公司擔任「大盤商」,將統購綠電直售給中小盤的售電業者,讓未來綠電經營彈性提升,增加銀行端願意投入融資的行列,最快今年上半年可看到效果。
回到上頁

Copyright ©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製作︱經濟部能源署 指導

Copyright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地址:10595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48號2樓︱電話:(02)8772-0089

網站開放資料宣告隱私權保護政策資訊安全宣告

網站更新日期:2025/3/28︱ 瀏覽人次:21,455,743

通過AA無障礙網頁檢測 我的E政府

本網站為響應式網頁設計(RWD),建議使用 IE9.0 以上 / Firefox / Chrome 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