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焦點新聞
水試所揭示風機海域漁業資源變動趨勢
- 發佈日期:2024/8/28
- 資料來源:YAHOO新聞
- 點閱次數:390次
2024年8月27日 週二 下午4:43【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為掌握風機海域水下生物相的變動情形,自108年起,持續在臺灣西部風機海域進行試驗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風機設置後,海域的底棲類物種呈現增加趨勢,且風機基樁具有聚魚效果,不僅有助形成新的漁場,提高漁民的漁獲量,未來還可望發揮資源外溢的功效。
水試所表示,臺灣西部風機海域在108年初,開始建造水下基樁及風場設施,為消彌漁民對於漁場變化產生的疑慮,該所特別針對風機海域進行水下生物相的調查,藉由漁業試驗船配備的底拖網,蒐集魚類、甲殼類和頭足類等生物標本共計15,757件,並應用群聚結構方法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漁獲物種組成有年間變化,且底棲性物種種類數有增加跡象,此外,透過水下聲學標識放流試驗發現,風機基樁對於底棲性魚種,例如魬鯛(Evynnis cardinalis)、黃鰭鯛(Acanthopagrus latus)、三線磯鱸(Parapristipoma trilineatum)及斑海鯰(Arius maculatus)等有較佳的聚集效果。
水試所指出,隨著國內產業對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臺灣西部海域風機設置與漁業發展之間的競合關係與相關議題廣受關注,該所透過試驗船與水下聲學等方式,分析風機海域的魚種變動,未來也會持續進行漁場的調查與監測,並開發海域多重利用技術,期待能開創風場與漁場共生共榮的永續經營模式。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為掌握風機海域水下生物相的變動情形,自108年起,持續在臺灣西部風機海域進行試驗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風機設置後,海域的底棲類物種呈現增加趨勢,且風機基樁具有聚魚效果,不僅有助形成新的漁場,提高漁民的漁獲量,未來還可望發揮資源外溢的功效。
水試所表示,臺灣西部風機海域在108年初,開始建造水下基樁及風場設施,為消彌漁民對於漁場變化產生的疑慮,該所特別針對風機海域進行水下生物相的調查,藉由漁業試驗船配備的底拖網,蒐集魚類、甲殼類和頭足類等生物標本共計15,757件,並應用群聚結構方法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漁獲物種組成有年間變化,且底棲性物種種類數有增加跡象,此外,透過水下聲學標識放流試驗發現,風機基樁對於底棲性魚種,例如魬鯛(Evynnis cardinalis)、黃鰭鯛(Acanthopagrus latus)、三線磯鱸(Parapristipoma trilineatum)及斑海鯰(Arius maculatus)等有較佳的聚集效果。
水試所指出,隨著國內產業對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臺灣西部海域風機設置與漁業發展之間的競合關係與相關議題廣受關注,該所透過試驗船與水下聲學等方式,分析風機海域的魚種變動,未來也會持續進行漁場的調查與監測,並開發海域多重利用技術,期待能開創風場與漁場共生共榮的永續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