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前瞻永續台灣

依「技術成熟、成本效益、均衡發展、帶動產業、電價可接受」原則,達成再生能源目標

:::
:::

國內焦點新聞

名家觀點/發展離岸風電 基建要跟上

  • 發佈日期:2017/6/13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 點閱次數:621次
2017-06-13 01:34經濟日報 江茂雄(台大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離岸風電

2016年起我國政府積極擴大再生能源推動,立下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20的政策目標,其中以太陽光電、離岸風力為主力,許多人批評政府願景過於樂觀浪漫,但筆者認為並非天馬行空。以離岸風電來說,根據國外權威資料顯示,台灣海峽具有全世界最優良風能資源,不單已吸引多家國內外開發業者競相投入,申請案更超過原訂目標三倍以上。


然而,我國要大規模發展離岸風電,除了行政法規流程還不夠流暢之外,更迫切亟待解決的,就是港埠、電網等基礎建設嚴重不足的問題,將會嚴重影響未來大規模建置離岸風場之時程。


以丹麥為例,該國自1970年代石油危機時,開始思考如何利用取之不盡的風能,1978年Vestas公司開發出第一架大型風力發電機原型機,1991年DONG Energy公司則完成全球第一座海上風電場。丹麥為推動離岸風電,發展出完整的離岸風電產業供應鏈,建置了全球最大離岸風電專用港Esbjerg,並以此為中心切入整個北海離岸風電市場,如今丹麥全國約有3萬人從事風力發電相關產業,產值六成來自於服務丹麥以外的歐洲風場。檢視丹麥發展離岸風電產業歷程,港埠碼頭等基礎建設確實提供關鍵助力。


行政院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在離岸風電產業部分規劃建置台中港離岸風電產業專區、高雄興達港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以台灣既有港埠條件及離岸風電開發的需求觀之,台中港區腹地廣大,且鄰近主要離岸潛力場址的地理中心,港內航道規格及航運管理機制完善,非常有條件作為風場施工的基地母港,加上已有風力機零組件廠商規劃投資設廠,未來將有機會引導產業群聚效應;而高雄興達港過去長期利用率不佳,直到近期離岸風電對水下基礎鋼構件需求逐漸浮現,興達港鄰近重工業聚落,又有傳統產業人力可轉型投入,成為已無餘裕容納的高雄港的替代首選。


台灣正面臨能源轉型及產業轉型的迫切需求,離岸風電相關產業的發展恰好體現兩者間的密切結合;參考國際離岸風電市場發展經驗,藉由在地業者供應,將有利於降低開發成本。我國已有離岸風電所需鋼構件、運維、海事工程、電纜等產業的基礎,但產業要真正落實在地化,則仰賴國家以前瞻眼光規劃基礎建設,尤其以港埠及輸配電網最為緊要。


有別於我國以往所面臨產業外移及就業機會減少問題,現已看到,離岸風電所帶來的外商競相進入台灣以及我國業者積極投入,我國另1兆元級的新興產業正在形成中,除了綠能開發之外,其所帶動之產業升級及就業機會將相當可觀。現今政府勇於投注公共預算發展離岸風電基礎建設,提供國內產業發展根基,必有助於帶動企業投資,並提振國內就業環境,並期待台灣晉升為綠能環保大國。
回到上頁

Copyright ©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製作︱經濟部能源署 指導

Copyright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地址:10595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48號2樓︱電話:(02)8772-0089

網站開放資料宣告隱私權保護政策資訊安全宣告

網站更新日期:2024/4/20︱ 瀏覽人次:18,619,376

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我的E政府

本網站為響應式網頁設計(RWD),建議使用 IE9.0 以上 / Firefox / Chrome 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