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前瞻永續台灣

依「技術成熟、成本效益、均衡發展、帶動產業、電價可接受」原則,達成再生能源目標

:::
:::

國內焦點新聞

碳費徵收攸關產業與糧食安全

  • 發佈日期:2022/11/23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 點閱次數:788次
2022-11-23 02:05 聯合報/ 蘇忠楨/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台北市)

台灣已規畫最快於二○二四年開始對於國內產業徵收碳費。本報資料照

近三年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許多產業皆受到嚴重之衝擊,還好今年起疫情趨緩,各國皆陸續開放國門並努力防疫,以期能夠逐漸恢復到疫情前之正常經濟活動與生活作息。

然而也因為全球氣候變遷與氣候異常現象對於環境之影響逐漸顯著,全球各國共同提出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倡議,而徵收「碳費」或「碳稅」就是要求產業生產減少因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手段之一,產業只能依據其排碳量付費,卻沒有任何經濟誘因。其實國際間行之有年的溫室氣體「排放交易制度(ETS)」,也是要求產業生產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手段,但是對於進行減碳之產業卻有碳交易的經濟誘因。

環保署已經規畫最快於二○二四年開始對於國內產業徵收碳費,且研擬的碳費費率為美金十元/噸二氧化碳當量(約為新台幣三百元/噸二氧化碳當量)。

依據「二○二二年世界銀行碳價現況與趨勢」報告顯示,目前碳價從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低於一美元到一三七美元。進行「ETS碳交易制度」之國家或城市約有廿七個,碳價低於十美元/噸二氧化碳當量(約占四十一%)。而進行「碳稅」徵收之國家或區域約有卅三個,碳價低於十美元/噸二氧化碳當量(約占廿四%)。鄰近我國的日本與新加坡所徵收的碳稅分別為二與四美元/噸二氧化碳當量。而南韓則是推動ETS碳交易制度,其交易碳價為十九美元/噸二氧化碳當量。

因國內電力來源約有八十一點六%來自火力發電,導致國內電子與其他傳統產業之「外購能源排碳量」約占總排碳量之七十%以上,故國內發電結構必須逐漸轉變為以再生能源或者其他潔淨能源為主,否則產業將難以有效減少碳排量。透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之固定燃燒排放係數計算,若是使用畜牧沼氣來取代汽油或煤炭燃燒,則分別約可減少廿一%與四十二%排碳量。

總之,碳費徵收可能會直接衝擊國內產業生產與民生消費等諸多領域,故在考慮徵收之前必須要謹慎規畫、溝通及討論,朝向產業減碳、產業永續發展、維護民生基本生活需求及糧食安全等多贏模式規畫及推動。
回到上頁

Copyright ©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製作︱經濟部能源署 指導

Copyright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地址:10595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48號2樓︱電話:(02)8772-0089

網站開放資料宣告隱私權保護政策資訊安全宣告

網站更新日期:2024/4/20︱ 瀏覽人次:18,618,242

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我的E政府

本網站為響應式網頁設計(RWD),建議使用 IE9.0 以上 / Firefox / Chrome 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