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前瞻永續台灣

依「技術成熟、成本效益、均衡發展、帶動產業、電價可接受」原則,達成再生能源目標

:::
:::

國內焦點新聞

台灣躍升2050再生能源大國,「這一步」很關鍵

  • 發佈日期:2022/10/26
  • 資料來源:YAHOO新聞
  • 點閱次數:409次
2022年10月25日 週二 下午12:25  胡華勝

在台灣2050淨零路徑圖的規畫中,再生能源將是能源主力。除了再蓋發電廠與儲能,如何「精準用電」更關鍵!但台灣準備好了嗎?

2050年我國再生能源占比要拉高至60%~70%,其中,再生能源主力的太陽光電要裝置容量要占40GW~80GW、離岸風電則也有40GW~55GW的目標。

但,再生能源因白天夜晚及季節性影響的間歇性發電特性,將成為能源調度的最大挑戰,如何善用每一度綠電,便是從現在開始必需做好的課題,儲能之外,還有其他解方?

太陽光電與風電的不可抗拒自然條件
大多數的人都知道,太陽光電的發電量多寡主要受日照條件、飄雲及溫度影響,也就是說可以藉由預測來掌握發電趨勢,但發電量是無法精準掌控的。

夏季時,太陽光電每日約有10小發電時間,發電高峰落在11:00~15:00間。冬季時,對傍晚時下班後的新的一波尖峰用電需求,因太陽已下山,自然是無法靠太陽光電來支援。

離岸風電方面,風力發電取決於風力條件,意味著風機發電出力直接受到氣候的影響,發電預測更加困難。

根據台電的一份資料指出,「大量離岸風電對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轉的衝擊包括出力變動更為劇烈、併網點系統衝擊變高、輸電系統壅塞、系統頻率及區域電壓變動加劇、系統穩定度與可靠度降低等。」

儲能市場逐年成長,2030年上看2000億元
太陽光電及風電產生再生能源,發電量不一定夠用,而且有晚上不能發電的問題,這時可以靠儲能的方式來調節,把白天發的電先儲存起來,來因應晚上沒有再生能源時的用電高峰使用。

市場分析機構InfoLink指出,去年開始逐漸嗅出儲能產業發展趨勢,台電先是推出總容量15MW的AFC輔助服務雙邊合約,接著是鹽田、東林與路園三件台電自建案,參與競標的業者也愈來愈多也多元,說明台灣儲能產業走向發展階段。

InfoLink預計,台灣儲能市場規模在2023年開始將有顯著成長,2025年累積容量將突破1GW/3GWh,到了2030年時,將快速累積成長到20GWh。市場規模達將由2023年的100億元,2026年時增加至200億元,到了2030年進一步成長到2000億元。

以積極布局儲能的台泥為例,儲能市場的潛力不言可喻。台泥除了在歐洲上線了175MW儲能系統,建置中的高達600MW。

在台灣,去年4月先有AFC(自動頻率控制調頻備轉輔助服務)併聯運轉;10月宣布在蘇澳廠與花蓮和平廠分別打造87.5MW和250MW的大型儲能系統。投資金額超過34億元;今年在內湖啟用145KW的電池儲能系統與能源管理系統。

有了再生能源,還要有多少儲能搭配?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要讓綠電能夠被充分有效運用,相對應的儲能比例至少要達20%。若以我國2050年再生能源至少40GW來換算,儲能需求至少8GW。

電動車用電大增挑戰供電網韌性
全台持續維運200多間不同型態光電案場、微電能源董事長王愍迪引用數據指出,今年8月為止,電動汽車的銷售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約7000輛的水準。

這意思是說,台灣一直有一批汽車不斷的被替代成為電動車,這個比例拉高到4%~5%占比,換算約1萬6000至2萬輛,用戶每天開車上班,到公司時插上充電椿將形成新的用電高峰。這時候若沒有一個能源管理系統去管理這件事情,公司或者是大樓馬上就跳電。

試算每1萬輛電動汽車充電用了15KW,若有10萬台時,就要有150萬KW,電網在一插上充電椿的那一瞬間就開始跳了。

以台北101為例,101這棟大樓只要有8%的電動車用戶,一開始充電就立刻掉電8%,業者試算,充電那一瞬間的規模、用電規模會是兩個101的契約容量的量。

另一個電動車充電的高峰就是下班回家充電時,電動車用戶不會一整天都在充電,因此形成一天中有兩個充電的高峰時段(上班、下班時段)。王愍迪認為,在接下來的30年新的用電模式跟充電需求、電網韌性就是接下來的挑戰。

電動車逐步普及,但電力配套也成為全球新課題。陳之俊攝影

「電力調配商機」迎風而起
513大停電後,除了電網的強化工作外,電網的調度也同樣重要。

未來,在再生能源占比持續拉高時,調度的需求不僅重要,而且還非常關鍵,因為從白天到晚上,太陽光電一少就是20GW起跳。因此,再生能源每一度發電的預測與調配就更重要。

有了儲能的搭配調度外,王愍迪認為,採購綠電成為企業的剛性需求,未來台灣的綠電市場勢必走向「多對多最佳化配合模式」。能源管理者必需即時蒐集各項能源數據後提供不同服務模式,精準、正確、即時的能源數據分析及媒合能力,讓企業將其用電狀況與綠能供電模式達成最佳匹配,這也將牽動台灣能源結構進一步走向數位化變革。

王愍迪表示,將太陽光電視為一種服務(Solar as a Service),必需從頭開始蒐集能源數據,再進一步分析、整合、應用,發展出太陽能電廠整合規劃建置營運模式,進而串連起能源到投資的整合價值鏈服務,電力供需服務平台管理刻不容緩。

王愍迪以自家微電為例,除了維運200多間不同型態的光電案場外,今年也還與聯邦集團攜手合作打造裝置容量160MW,位於台南漁電共生先行區的漁電共生案場,還建置一座300MW升壓站,為扮演能源數據資訊供應商有一個良好的基礎。

微電透過能源數據分析及媒合,為企業綠能供電創造最佳匹配。微電提供

另一家業者泓德能源提出了綠電媒合與電力調度服務的大數據演算技術,與微電的能源即服務理念異曲同工。

泓德能源董事長謝源一表示,以2025年太陽光電 20GW 與離岸風電 5.6GW的大架構下,併網的需求大增,透過AI 演算法分析發電與用電數據資料庫,進而模擬出最佳的發用電模型。同時,可即時匹配多個發電案場與多個用電需求的多對多排程,才能真正實現智慧電力。

王愍迪透露,已經有多家電業同業開始討論交流類似的想法,其中已經有3、4家已經凝聚共識了,未來有機會促成國內首座大數據電力即服務的平台,為再生能源及企業使用綠電找到量與價的最佳平衡點。

泓德能源導入AI演算法分析發電與用電數據資料庫,模擬出最佳的發用電模型。泓德能源提供
回到上頁

Copyright ©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製作︱經濟部能源署 指導

Copyright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地址:10595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48號2樓︱電話:(02)8772-0089

網站開放資料宣告隱私權保護政策資訊安全宣告

網站更新日期:2024/4/18︱ 瀏覽人次:18,598,035

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我的E政府

本網站為響應式網頁設計(RWD),建議使用 IE9.0 以上 / Firefox / Chrome 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