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達邵管理站主任陳逸全說,這名山友2月27日攀登水社大山,因為摔傷又迷路打電話求助,南投縣消防局和民間搜救隊上山搜尋,但無法聯繫確認他的位置;搜尋7天後找到人,可惜已死亡,如果他的手機有電源,就能及時聯絡靠訊號定位找到人。
水社大山步道長5.5公里多,但穿越樹林、竹林加上岔路多,事後日管處在步道加強路徑指標外,也自行研究在4.2公里處休憩平台設置充電站。充電站內有2個行動電源和蘋果及安卓系統的充電線,可靠太陽能板充電,有需要時只要傳簡訊到指定門號就可以借走行動電源,邊走邊充。
只要手機有電,日管處就能掌握遊客的位置,萬一發生迷路或意外,就能確定位置救人,避免憾事再發生。
國內焦點新聞
日管處設太陽能充電站 登山步道首創
- 發佈日期:2018/3/26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 點閱次數:637次
2018-03-24 23:32聯合報 記者江良誠/南投報導
日管處在水社大山步道休憩平台裝設太陽能手機充電站,讓山友可以為手機充電,確保迷途時能指引方向。 圖/日管處提供
1名老翁上月攀登日月潭水社大山迷路打電話求助,可惜後來手機沒電,救難人員無法確認位置,7天後找到人已經死亡。日管處自行研究,在登山步道設置太陽能行動充電站,希望發揮救生圈效果,降低山難風險。
這處太陽能行動充電站是國內登山步道首創,這2天攀登水社大山的遊客走到4.2公里的休憩平台時,發現有充電站相當驚喜。陳姓山友說,現在登山常靠手機衛星定位,但手機相當耗電;現在能有充電站,甚至邊走邊充電,搭配登山輔助App,就能確認行走路線,降低迷路的風險,希望其他步道跟進裝設,使登山運動更安全。伊達邵管理站主任陳逸全說,這名山友2月27日攀登水社大山,因為摔傷又迷路打電話求助,南投縣消防局和民間搜救隊上山搜尋,但無法聯繫確認他的位置;搜尋7天後找到人,可惜已死亡,如果他的手機有電源,就能及時聯絡靠訊號定位找到人。
水社大山步道長5.5公里多,但穿越樹林、竹林加上岔路多,事後日管處在步道加強路徑指標外,也自行研究在4.2公里處休憩平台設置充電站。充電站內有2個行動電源和蘋果及安卓系統的充電線,可靠太陽能板充電,有需要時只要傳簡訊到指定門號就可以借走行動電源,邊走邊充。
只要手機有電,日管處就能掌握遊客的位置,萬一發生迷路或意外,就能確定位置救人,避免憾事再發生。
民眾可將行動電源帶下山,送到日管處或管理站歸還即可。日管處表示,充電站成本只要6千元,卻能夠發揮「救生圈」的功能,降低山難發生的風險。
- 請持續關注再生能源資訊網粉絲團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BOEenergy/
- 新聞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11322/305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