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前瞻永續台灣

依「技術成熟、成本效益、均衡發展、帶動產業、電價可接受」原則,達成再生能源目標

:::
:::

再生能源知識館

地熱發電知識館

  • 發佈日期:2017/12/7
  • 資料來源:本站
  • 點閱次數:26693次
地熱發電知識館(詳細說明如下述內容)

地熱

GEOTHERMAL ENERGY

地熱為源自地表下的能源,隨深度增加而升高地層岩溫(地溫梯度),地球中心(地核)溫度推測高達攝氏6,000度。
  • 地熱發電模式

    一、閃發蒸氣式發電

    圖片說明:由地熱井引出熱水至分離器後產生蒸氣,使渦輪轉動,將動能傳送到發電機轉為電能。之後引出的熱水再透過冷凝器直接回注地層再生。

    二、雙循環式發電

    圖片說明:雙循環系統是存在熱源以及工作流體兩個封閉循環的發電系統,透過熱交換器以熱源加熱工作流體,使其汽化並產生推力推動發電機組已達發電目的。利用雙循環系統來進行地熱發電,由於地下熱流體僅透過熱交換器加熱工作流體,並無進入發電循環中及地表,可以避免傳統蒸氣渦輪地熱發電排放地下有害氣體的缺點,且地下酸性流體不會侵蝕膨脹機等管線系統,可以延長發電機組壽命,節省維護費用。

      優點 缺點
    閃發蒸汽式發電
    1. 系統簡單,為傳統最常見之地熱發電系統
    2. 建廠費用較低
    3. 發電效率高於雙循環式發電,一般大裝置容量機組最常使用
    1. 適用於溫度較高(>攝氏200度)之地熱流體
    2. 地熱流體之不凝結氣體(如CO2、H2S)影響發電效率,所含礦物質可能造成渦輪葉片之結構(Scaling)與沖蝕(Corrosion)
    3. 液相之熱水部分不能發電,無法充分利用地熱所賦存之能源。
    雙循環式發電
    1. 熱水與蒸氣皆能利用於發電、充分利用地熱所賦存之能源
    2. 適用於中、低溫(100~150度)地熱流體,擴展地熱發電之溫度範圍
    3. 結垢不會發生於渦輪機內部
    4. 機組可模組化
    1. 建廠費用較高
    2. 需較多之輔助設備與電力
    3. 發電效率較低(6~12%)
    4. 一般適用於小機組(0.1~6MWe)
  • 地熱田形成條件

    形成地熱田之五項基本條件:

    1. 熱源-岩漿活動所造成之高溫火成岩侵入體;或地溫梯度異常高區域所造成之深部高溫岩體。
    2. 水源-天水補充地下水源。
    3. 通路-地質構造之破碎帶提高熱水循環的通路。
    4. 儲集層-高孔隙率或裂隙發達之岩層提高熱水的儲存。
    5. 蓋層-將儲集層儲存之熱能封存。
  • 台灣潛能地熱區之分布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活動帶西緣,地熱資源豐富,熱源條件良好,甚具地熱開發潛力。

    一、台灣之溫泉約百餘處,地熱之分布與溫泉有密切之關聯性。

    二、地熱區約30餘處,重要之淺層地熱潛能區,包括大屯山、清水、土場、廬山、瑞穗、知本、金崙等。

    圖片說明:將地熱潛能區(由北至南:大屯山、礁溪、清水、土場、廬山、瑞穗、安通、霧鹿、寶來、知本、金崙) 以台灣地圖方式標示所在位置。

回到上頁

Copyright ©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製作︱經濟部能源署 指導

Copyright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地址:10595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48號2樓︱電話:(02)8772-0089

網站開放資料宣告隱私權保護政策資訊安全宣告

網站更新日期:2024/4/18︱ 瀏覽人次:18,604,383

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我的E政府

本網站為響應式網頁設計(RWD),建議使用 IE9.0 以上 / Firefox / Chrome 瀏覽器